拉萨市尼木县打造“果蔬菌肉蛋奶”六大品牌 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老阿妈青稞酒坊。记者 次吉 摄
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规划“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果蔬菌肉蛋奶”六大品牌,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升级……2016年以来,西藏拉萨市尼木县累计减贫1289户5450人,2018年9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上半年,尼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余元,同比增长7.89%。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尼木县政府积极争取北京对口帮扶和上级大力支持,深入挖掘尼木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规划了“重点发展藏香、藏鸡、有机农业、全域旅游产业,推进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吞弥拉萨经开区尼木产业园区和吞弥尼弘元仓铁路公路联运物流园区建设”的“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
同时,在产业还未形成明显带动效应的情况下,尼木县政府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果蔬菌肉蛋奶”六大品牌,推广种植平谷大桃、车厘子、航天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牦牛、奶牛、藏鸡养殖基地,不断推进尼木县农业产业升级,使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
2016年以来,尼木县累计减贫1289户5450人,2018年9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余元,2020年上半年,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余元。
干部下沉“点对点”抓产业
7月21日,在尼木县一个温室大棚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教授群众种植车厘子技术的德吉。德吉原来是尼木县自然资源局专业技术干部,去年尼木县推行干部下沉“点对点”抓产业制度,德吉自愿来到车厘子大棚带领群众种植和管理车厘子。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德吉迅速变成了一名“土专家”,她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教给群众,既换来了车厘子的丰收,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今年第一棚车厘子挂果(300棵树),一下子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增收19.4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尼木县,像德吉这样的下沉干部还很多,2019年以来,尼木县153名党员干部“点对点”抓82个产业项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项目。截至目前,为村居创收2029万元,带动1053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同时,为发展壮大合作社,尼木县政府还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建引领、技术带动、能人经营、贫困户为主”的四个机制,引导贫困群众用土地、闲置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2019年,尼木县吞巴镇藏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吞达村16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增收,户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2020年上半年,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
注重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一幢幢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掩映在核桃林中,优美的环境中,老阿妈青稞酒坊的浓浓酒香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近年来,尼木县卡如乡卡如村依托保存完好的千年核桃林,打造成“卡如沟·核乡寻忆”民俗体验村,带动卡如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224人如期全部脱贫。
其美在“核乡寻忆”游客服务中心工作已经有3年了,工作地点离家近,方便照顾三个孩子与老人,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2019年,卡如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余元,2020年上半年,卡如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153元,同比增长2.7%。
“2020年,尼木县将重点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等方面巩固提升工作,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加强结对帮扶,注重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着力构建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尼木县政府工作人员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山南扎囊县打造“果谐”文化品牌
近年来,山南扎囊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县域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果谐”文化品牌。[详细] -
打造“房车+林卡”旅游新品牌
日前,由拉萨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和拉萨交通产业集团联合举办的首次“过林卡”活动在达孜区章多乡恰村草场上举行。[详细] -
筑牢“红色基因” 释放“红色能量” 打造“红色品牌”
2019年9月20日,“十八军后代重走父辈路”活动来到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之女张小康(左一)进行了参观指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