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08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就业1710人
中国西藏网讯 记者从11月9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8家,直接吸纳17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675元。
当日会议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自治区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保护传承机制运行有效、保护能力显著提升、传承实践日趋活跃。
目前,西藏自治区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名;区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4项,区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435名。
图为非遗扶贫带头人、藏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旦增曲扎接受采访 摄影:王媛媛
图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现场展示的尼木藏香 摄影:王媛媛
图为拉萨市尼木县吞巴景区里的水磨长廊(资料图) 摄影:王媛媛
非遗扶贫带头人、藏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旦增曲扎介绍,自己的公司是西藏自治区首批成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现在公司吸纳了32名附近群众就业,他们的月工资在3000至4000元左右。”
旦增曲扎说,进入公司前,这些群众都不会制作藏香,都是他们手把手教了5个多月才学会的。“有的还想学习藏香配料,我们也愿意教他们。”
随着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可见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这几年,旦增曲扎明显感受到非遗保护的力度和能力。“前几年,我们都是拿别的产业的盈利来贴补藏香制作,现在根本不用了。去年,公司的纯收入有近70万元。”现在,旦增曲扎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他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藏香。
2018年,为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扶持地区,支持在当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凭借着悠久的藏香制作、藏纸制作等非遗项目,成功入选。
截至2020年10月,尼木县共设立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15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受益群众达565名,人均月收入3500元。
西藏自治区还进一步依托唐卡、木雕、泽贴尔等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强的传统工艺项目,以培训为重要抓手,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传统工艺和相关技能,带动贫困人群就业增收。(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拉萨城关区首届非遗展示展销活动举办
11月7日,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城关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活动拉开帷幕。[详细] -
百年木刻技艺绽放魅力 西藏民众巧借“非遗”致富
从西藏昌都的江达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了崎岖颠簸的山路,翻越了连绵山脉,中新社记者到达波罗乡外冲村。[详细] -
第六届非遗博览会即将上线
博览会将举办线下主展馆展览,设有“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展、黄河流域非遗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等3个专题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