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格萨尔:从“做梦就会吟唱”到数字化永久“记忆”
“做梦就会吟唱”“拿白纸就能说唱成百上千个故事”是格萨尔艺人们传统看家本领,如今,纸质+数字化正实现世界最长且活态传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永久“保存”。
图为10月14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格萨尔文化传承班学生演唱格萨尔史诗。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在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兄弟民族中口耳相传,不丹、印度、蒙古国等国家也流传颇久。
“做梦就会吟唱”
“我做了个梦,梦见格萨尔王,他问我还记得自己的上辈子吗……”曾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牧民的旦巴江才,日前向记者回忆8岁时的传奇梦境。
“格萨尔王用柏木在我头上打了三次,还送了我一面镜子和一本书,”旦巴江才说,“格萨尔让我传唱他的故事。”
自此,并无家庭环境熏陶的旦巴江才,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能脱口而出格萨尔史诗,21岁,他又成为格萨尔圆光艺人,即“拿着铜镜、白纸,我就可以说唱成百上千个故事。”
神授艺人、掘藏艺人、圆光艺人、闻知艺人……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先后登记该省上百位格萨尔各类型的艺人,并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草原牧民成格学专家
跟旦巴江才一样,13岁那年,达哇扎巴赶着牛羊,在玉树州杂多县莫云乡放牧时,“梦里选择了说唱格萨尔”。
图为10月14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格萨尔文化传承班学生演唱格萨尔史诗。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如今,达哇扎巴被吸收进玉树州文化馆,在说唱、整理、出版格萨尔书籍的同时,指导设计了格萨尔岭国三十大将及十八女性的铜像。他正参与玉树州重点文化工程《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工程,明年,这项为期五年的规模浩大的工程将收官。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只是个单纯的民间说唱艺人,不会取得这样的成果。”达哇扎巴不无感慨。
纸质+数字化永久保存“记忆”
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正持续出版种类繁多的“写不完”“画不完”“唱不完”的格萨尔史诗纸质书籍。
来自“万里长江第一县”玉树州治多县的文扎,便醉心其中,“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上大部分人不识字,放学回家,我母亲、兄弟姊妹都等着我说唱格萨尔。那时,格萨尔史诗的书籍特别稀罕,一部《霍岭大战》,一只羊甚至一头牛,都换不了。”
“我来自格萨尔王妃森姜珠姆的故乡嘎嘉洛草原,大家以为格萨尔史诗是单纯的关于战争的英雄史诗,但我想侧重关注里面的浪漫情调,这其实是一部《战争与和平》。”文扎现在已整理三十多部格萨尔史诗,“但这才刚刚开始,很多内容,我可能这辈子也做不完。”
“我那时理解格萨尔史诗,以为里面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我很向往格萨尔那个时代,想成为里面中的神奇人物,”文扎说,“现在看来,有些内容其实就像童话世界一样。”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巷欠才让说,数字化保护是“非遗”保护的必然结果,格学界正利用数字化等形式,如建立数据库、搭建社交平台等,对其真实记录,实现永久性保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果洛州大型格萨尔剧《赛马称王》亮相昆山
10月16日晚,一场名为《赛马称王》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大型格萨尔剧在江苏省昆山市上演。[详细] -
西藏《格萨尔》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9月8日起,由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布达拉文旅集团、西藏觉罗科技联合组成的项目调研组前往格萨尔文化聚集地正式开展格萨尔文化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详细] -
西藏千年格萨尔文化再获升级保护
西藏区域格萨尔文化实施抢救与内容整理项目16日已进入采集调研阶段,这意味着西藏区域格萨尔文化保护再升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