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南,你会遇见谁?
2015年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我裹着羽绒服去采访一位名叫阿琼的农牧民阿佳(藏语,意为“大姐”),她2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说:“我是婆婆生的希望,我不照顾她,她就会放弃活的念想。我答应过她,会一直照顾她。”阿佳那份坚韧、执着的态度,没有轰轰烈烈,却润物细无声,激励我坚守承诺。
2017年夏天,看着满山杜鹃的盘旋山路,我嗅着一路杜鹃的芳香,去采访一位乡村老党支部书记,他叫次仁欧珠。1960年出生的他,22岁参加工作,他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一职,现在却是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官儿越做越小,心却与群众越贴越近。在与中青网记者合作制作《大山深处的“悬崖书记”》短片时,我被他那始终无怨无悔、为群众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打动。
2018年冬天,窗外呼啸着冷风,我在深夜改完采访稿,看着趴在桌子上睡着的同事那被烤火器晕红的半张脸,想起我们越过海拔5000多米的山,在泥泞的土路上,她娇小的身躯背着10多公斤的装备,踉踉跄跄地在大雪天跟着大伙儿勇往直前的样子,还有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至今令我难忘。
2019年春天,练歌声响彻大街小巷,为迎接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我和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一位西藏民主改革见证人——旦增群培,在他13岁那年,听说共产党来了,给饭吃、给衣服穿,于是就和两个小伙伴逃出庄园去找共产党,结果第二天就被抓回来,还挨了一顿打。直到1959年春,共产党的军队进村剿匪,他主动带路,那时候,他第一次感到有了做人的尊严,后来他入了党,成了大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经历过黑暗的人,才知道光明的珍贵,捱过苦寒的人,才倍感太阳的温暖。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心眼明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
2019年夏天的哲古草原如一幅水彩画,我采访了一位老党员,他叫顿久。1971年,作为翻身农奴的代表参加了布达拉宫广场前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空迎风飘扬时,他抑制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自那之后,他决定亲手缝制国旗,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48年来,顿久用了近百米的红布缝制了170多面国旗,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顿久常念叨:“有国才有家,党和国家的恩情永远不能忘。”
2020年春天,在被蓝、白色口罩遮住的脸庞上,一双双眼睛炯炯有神。我听说他病情加重需要做透析治疗——他是索朗扎西,一名乃东县公安局民警,2008年全局警力严重紧缺时,他连续战斗在维稳第一线,他曾数次晕倒在赶往案件现场的路上、案发现场及值班室里,不幸的是,他被诊断为“腹主动脉及双下肢血栓栓塞”,经过手术治疗,左下肢恢复良好,但右下肢却被迫于2011年2月24日截掉。身体的残缺并没有成为他的短板,索朗扎西经常带着有病的身体一瘸一拐地坚持值守岗位,再晚再累也要坚持工作。
山南的一年四季真好,白的、粉的梨花和桃花,装点着文化历史古城的街道,偶尔飘来一丝半缕的香气;又宽又稳的雅鲁藏布江,在深密的丛林里流淌,寂静且充满活力;雄伟庄重的雅拉香布雪山沟,流传着千年的民谣,亲切地诉说着……一颗颗炙热的心触动着……我站在时代的年轮口,看人们一个个从中走出来,好像他们真的是从长长的故事里走出来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