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 野生动物常“露面”

发布时间:2021-08-30 10:09: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野生动物常“露面”

  兰州市榆中县近年来加快生态建设,曾经的荒山变成如今满眼皆绿色。图为8月中旬,榆中县秋日景色。  彭昱 摄

  八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贡井林场,柏油路从山底直通林场场部,护林员可以骑着摩托车巡山护树。今年夏季榆中县遭遇了干旱天气,墒情不利于秋季植树,场长火彦君和同事们商议,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秋季造林的成活率。

  “交通靠腿,通讯靠嘴。”火彦君依然记得十八年前做护林员的情景,他靠两条腿走遍榆中县北山的沟壑之间巡山护树,和其他山头的同事们交流,要顺着风向“喊山”。倘若站在了逆风处,声音便飘散在了风中。

  火彦君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刚来到贡井林场时,除林场所在区域尚有绿树之外,入目皆是白茫茫光秃秃一片,大风刮起的黄土经常让人迷了双眼。经过十几年的种植管护,如今的榆中北山,天蓝草绿,成群结队的岩羊等野生动物在山沟里频繁出没。


图为榆中县荒山遍绿植。  彭昱 摄

  榆中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区,县域分南部二阴山区、中部川源河谷区、北部干旱山区三类不同地形,地形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海拔1400—3700米,年降水量280—556毫米。

  近年来,榆中县采取春、雨、秋“三季”抢墒造林方式,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含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面山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榆中县被列入首批全国40个黄土高原地区林业建设示范县以来,以贡井林场为中心、向外辐射至贡井、夏官营、中连川等乡镇,实施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任务共10万亩。截至2020年底,该县森林覆盖率由14.88%增长到16.01%,活立木蓄积量17.8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50.9万亩,林业面积182.4万亩。

  榆中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世雷介绍说,经历了“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分散式植树造林之后,现在通过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封山禁牧等举措,榆中县将北山地区进行集中连片绿化,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降水等条件因地栽种柠条、山杏等树种,乔灌木交错,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除了岩羊之外,现在的北山一带还出现过金钱豹的踪迹,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修复。”刘世雷说,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每个榆中人的努力,经过多年的宣传,现在义务植树人员逐渐增多,每年植树造林期,有很多民间组织开始咨询种树相关事宜,义务上山植树,全县各乡镇建立50-100亩义务植树基地23处。

  在林场工作近二十年的火彦君,和同事一起发挥多年造林经验,突破地域界限,以小流域为单元,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统一规划,连片治理。推广应用了容器苗、深栽旱作、覆膜集雨、大土球等抗旱造林技术,突破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同时,他们创新了树木的栽种工具,用筒状工具进行整体培土,不破坏周围土壤墒情。调整密度,抛弃大削大填整地方式,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植被,总结出了适合25度左右坡度的整地方式,利用长1.2米,宽0.7米,深0.3米的反坡鱼鳞坑,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土,有效提高了树木的存活率。

  始建于1959年的贡井林场,是榆中县域内唯一以造林绿化为宗旨的国营林场,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重点林场。目前林场管辖范围、造林区域已拓展到309国道沿线乡村,管护面积13.16万亩,林木覆盖率26.93%。


图为榆中县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资料图) 彭昱 摄

  谈及造林工作,火彦君对种树颇有信心,亦坦言当地已经摸索出适宜的方式方法。火彦君说,从起苗、装车、运输到培土、栽种,种植一棵树苗,就像养育一个孩子一样,不能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后期管护则是让这棵树苗茁壮成长最终育木成林的重要保障。

  “三分造、七分管。”火彦君认为,造林绿化周期长、见效慢,重在管护。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老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文明祭祀、不随意焚烧秸秆等行为降低了森林防火的压力。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也将为林场的管护工作增加助益。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