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时代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良好的生态产品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最强优势。可以说,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性意见,不断探索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特别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并对发展绿色产业、生态补偿等作出部署。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把建立健全体现生态环境价值、让保护者受益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试验重点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标志着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立柱架梁的“大写意”阶段逐步到了添砖加瓦的“工笔画”阶段。迈上新征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党中央重大要求和省情实际,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为关键,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建设为突破口,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精准发力,努力走出具有绿色特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注重完善链条,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含量。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路径,把绿水青山作为“第四产业”来经营,推动美好生态成为“经济要素”。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核算体系。建立以行政区为单元的生态产品总值(GEP)统计制度,逐步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成“评估—定价—交易”价值动态评估和价格形成机制。采取市场交易、经济补偿等手段,明确指标体系、具体算法等,完善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核算办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推进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在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中的应用,推动规划编制和工程项目实施时要结合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核算结果。搭建城市生态价值实现平台。以城市绿道、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为载体,构建共享停车、位置信息等多元复合的新经济运用场景,引入多元化消费形态,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注重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生态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贯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实施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提升清洁生产和消费占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餐厨垃圾处理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积极开发“城市矿产”,建设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大力发展高品质特色农畜产品,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整体打造绿色有机区域品牌,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生态旅游布局,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发生态观光等旅游新产品,延展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鼓励盘活废弃矿山等资源,推进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生态产品开发价值。
注重权责对等,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实现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健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落实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纳入补偿范围。推动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以国家推动建立长江、黄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契机,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等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方式,推动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互利共赢。健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完善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相衔接机制,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
注重政策供给,增强生态产业发展保障支撑。加快区域要素市场建设,强化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直接股权等投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认定的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给予奖励补助。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产业的倾斜支持,引导鼓励发展绿色债券,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鼓励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林权等绿色信贷业务,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加强要素高效配置。全力保障生态产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开辟生态产业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实行将存量土地用于生态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拓展“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支持高校设立生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生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制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作者为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五年开行137列国际班列
记者20日从青海省2023年商务工作会议获悉,五年来该省牵头谋划并联合中国西部五省区推进中尼国际陆路贸易通道建设。开辟青海西宁至东京、吉隆坡等多条国际航线。[详细] -
青海去年生态补偿超19亿元 “生态美”“民众富”同实现
记者20日从青海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稳定14.51万个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全年直补民众生态管护报酬和各类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9.11亿元(人民币,下同)。[详细]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移交问题 已追责问责近2900人
20日,6省份和2家央企公开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陕西省对16个责任单位、101名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涉及咸阳市推动解决大气污染突出问题不力、渭南市潼关县双桥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