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四川筑牢生态屏障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力

发布时间:2023-03-10 11:0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四川筑牢生态屏障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力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赵治卿 摄

  “第七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水鸟75种,较第六轮调查增加7种。”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看来,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的呈现。四川城市鸟类增加的背后,是城市公园的大量修建——湿地面积增多,为鸟类提供更多栖息场所。

  不断提升生态“颜值”,努力绘就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的美丽画卷,成为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写照。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四川正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夯实绿色本底。

成都白鹭湾湿地公园。 艾加宪 摄
成都白鹭湾湿地公园。 艾加宪 摄

  春节过后,天府新区川西林盘碳汇线上交易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正式达成。此次交易采用CDCER(“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交易机制,标志着川西林盘作为独立生态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通过碳汇市场线上挂牌交易实现价值补偿,川西林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取得双赢。

  谈及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川西林盘碳汇项目开发试点不仅能激活林盘的生态价值,还能通过碳汇交易,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小林盘”也能发展“大产业”。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正不断为民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去不去河边,一起呼吸新鲜空气养肺?”3月天气渐暖,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陈国芝老人每天都会邀约好友前往铜钵河边打太极拳。曾经铜钵河部分河道垃圾成堆,断面水质不达标一度跌至劣Ⅴ类,而现在这条曾被中国生态环境部预警的河流已完成从“黑脏臭”到“碧清波”的蝶变。

  据大竹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思万介绍,铜钵河于川渝地界间曲折往复,是两地联系最为紧密、水系最为复杂的河流之一。2020年9月,川渝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共同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昔日的小河流焕发出了新生机。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四川不仅与重庆联防联治,还与甘肃、青海、陕西协同治理跨界河流,共护上游水生态安全。2022年四川新增7个国考断面达标,优良断面数达202个,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而随着沱江、嘉陵江、赤水河等流域保护条例的出台,“千河之省”四川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治水新格局,突出精准治理,系统推进流域管控。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将“美丽四川建设迈出新步伐”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为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当前四川各市(州)正加快编制出台本地区美丽四川建设实践的规划,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设路径。

  除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川还将加快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减污降碳协同时间表、路线图,加快促进重点行业降碳转型;加强生态的系统保护和统筹“扩绿”上的谋划,不断擦亮四川“生态大省”金字招牌。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以美丽四川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强化基层基础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