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部门联合建立“中华水塔”守护人+公共利益代表机制
资料图为航拍青海湖二郎剑码头。 祁增蓓 摄
记者13日从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该院与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会签《关于建立“中华水塔”守护人+公共利益代表行政执法与公益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致力构建协同“护塔”水生态保护格局。
资料图为航拍黄河贵德段水清岸绿。 祁增蓓 摄
据介绍,该《意见》的会签旨在通过凝聚检察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工作合力,探索构建“中华水塔”守护人+公共利益代表的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协作新机制,不断深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工作,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命之源提供法治保障。
《意见》指出,青海省各级检察机关应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协同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衔接,加强协作联动,深化日常沟通,高质效服务保障保水养水、治水用水、兴水利水、爱水护水全链条的“中华水塔”守护人体系建设,合力构建人水相亲、和谐共生的水生态保护格局。
同时,青海省各级检察机关将依法能动履职、不断强化司法办案,聚焦长江、黄河、澜沧江青海流域三大干流,依法办理非法排放工业废水、农田污水、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禽畜粪便等造成水污染的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洗矿、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水生动物等环境资源犯罪;依法惩治在推进流域矿山尾矿、采煤沉陷区等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公益损害行为。
资料图为果洛州境内的黄河源头牛头碑。 果洛州委宣传部供图
《意见》强调,检察机关应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滩涂围垦、破坏水土资源等环境资源犯罪,依法办理发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围河(湖)造田,违规修建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存放物料,擅自搭建设置旅游、渔业设施,倾倒固体废弃物或者直接排放污水等公益诉讼案件。重点办理涉及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屏障和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依法惩治发生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公益损害行为,科学开展冰川封禁保护,严控人为扰动,维持好雪山冰川冻土“固体水库”功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督察监管发力、完善标准体系 青海守护“中华水塔”
湛蓝的天空、碧清的河水、美丽的净土……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中新网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省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部分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详细] -
“中华水塔”青海:省管河湖编修“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
记者17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对省管12条河流、4个湖泊、11座水库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进行修编,为保护源头河湖健康安澜奠定制度基础。 [详细] -
研究指“中华水塔”青海本世纪前20年冰川、湖泊“一缩一扩”
西北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科研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中华水塔”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呈萎缩态势,湖泊数量和面积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