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地区发展合作高地

发布时间:2023-10-12 11:04:00来源: 西藏法制报

  秋日的林芝,风清气爽、层林尽染、景色宜人。10月5日,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在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开幕。

  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享发展合作成果”为主题,旨在通过举行国际研讨和交流合作,推动地区以及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论坛会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徐徐开启。

  与会各国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各有侧重,精彩纷呈,多角度阐释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的丰富内涵,描绘环喜马拉雅沿线国家与地区人民的美好愿景。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其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广为人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众所周知,该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还具有巨大的过境运输潜力。”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纽兰·尼亚扎列耶夫表示,“在此背景下,作为促进加强本地区南亚门户作用的平台,本次论坛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经济、贸易、文化和人道主义合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建立环喜马拉雅运输网具有广阔前景,将大大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加强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合作。”

  每一位嘉宾的发言都引起听众强烈共鸣,会场里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说:“通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生态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建设,西藏生态质量不断提升,森林面积1491万公顷以上,居全国第5位;森林蓄积量22.8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草原面积12.01亿亩,居全国前列;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显示西藏实现碳盈余;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现,藏羚羊数量由上世纪最低谷时的7万余只,到现在已超过30万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100%。西藏将以更主动的担当、更有效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青藏高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肯尼亚青年事务、体育和艺术部长阿巴布·纳姆万巴说:“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此次论坛作为一个致力于增强互联互通、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以及生态保护的国际平台,意义非凡。我想对主办方表示深深的感激,感谢他们邀请我们部门参与这一盛会。今年论坛的主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享发展合作成果’与我们部门在创意产业方面产生了深度的共鸣,我想表达对未来合作的浓厚兴趣,让我们携手努力,挖掘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应对环境问题,加强文化联系,并推动经济繁荣。”

  “充分发挥西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在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中的作用,需要关注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和国土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两大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晓华表示,“培育发展适应西藏区情要求、体现交通导向发展(TOD)理念的通道经济、站点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还要深入超前研究川藏铁路建设与开通运营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土空间布局的影响,科学谋划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方向和路径。”

  观点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交融。各方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享发展合作成果”主题,就生态环保、发展合作、人文交流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高原激浪起,潮涌日日新。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承载着高原儿女对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期盼。驶入新赛道、奏响新乐章,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美丽西藏建设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生态“好颜值” 经济 “高价值”

    昌都市四面环山,包裹在一片绿色中。走在昌都市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干净整洁是人们对昌都的第一印象。 [详细]
  • 保蓝天 护碧水

    近年来,拉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详细]
  • 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答卷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年碳汇总量占全国的8%至16%,已率先整体实现碳中和。今年以来,我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