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为了同一片蓝天下的教育梦

发布时间:2020-11-19 09:49: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民族大学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兄弟高校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每一位援藏教师都把自己当成西藏民族大学的一员,这种情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谈到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对口支援工作,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欧珠颇有感慨。

  自2011年6月教育部新一轮团队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启动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与西藏民族大学结成对子,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携手努力。2017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和2018年10月在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两所高校分别接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人民大学与“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生动体现”的西藏民族大学,在多年的对口支援过程中不但取得了显著成绩,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优化顶层设计 精准教育帮扶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对口支援高校团队的组长单位,一直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两校的情谊在多年密切合作中得到了加深。”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所强调,学校始终按照“倾力支援、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务实高效、量力而行”的原则,校地领导之间保持着多层级、高密度的互访交流和沟通联系,及时解决难题,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制度设计和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援助工作体系,推进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向深向实发展。

  2014年,靳诺专程到西藏民族大学考察,实地了解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并就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协同对口支援团队其他兄弟高校合力发挥集成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等提出多项建议。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了国内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国内合作工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优势,每年专题研究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工作。

  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结合西藏民族大学特色发展需要,中国人民大学依托优势学科发挥挂职干部枢纽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为主要支援学院,先后选派了一批善谋划、能力强、敢拼搏、有闯劲的行政干部、专家学者,稳妥推进援藏干部压荏交接,在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力量,帮助西藏民族大学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和学术交流水平。

  第八批援藏干部郗戈教授曾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前来交流学习,我们的课堂为你们打开。”少数民族学生受益于“石榴花开”优秀学生培养计划。自2017年起,每年都有一批西藏民族大学优秀本科学生经由这一计划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通过专题调研、互动沙龙、学业辅导、公益服务等项目融入中国人民大学,和各民族同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让我大开眼界,这是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交换生的何璐璐由衷地说道。通过交流学习,学生们感受了名校学风,极大地开阔了学术视野,返校后对其他学生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推动学科建设 筑牢学术根基

  有着62年办学历史的西藏民族大学为西藏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但是,没有博士点,成为民大人当前的一个心结。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给予全力支持,尽最大努力帮助民大圆梦。

  10年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先后选派了侯衍社、肖群忠、邱吉、郗戈、常晋芳5位教授学者赴民大支援,他们积极出点子、引路子,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18年成功获批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哲学学科的建设也具备了良好基础。第八批援藏干部邱吉教授感叹:“建好西藏民族大学有关学科,是双方高校共同的嘱托。我们责任在肩,使命光荣。”现在,中国人民大学选派张秀琴教授、第九批援藏干部曾丙健继续帮助西藏民族大学学科建设。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杨维周表示:“到目前,西藏民族大学提交的有关申报材料相当完善,在自治区各高校中可以称得上范本。”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倾注了援藏教师的大量心血。

  为了帮助西藏民族大学更好更快地打造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国人民大学借助少数民族特培访问学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培训计划,为西藏民族大学教师进修提升提供了高端平台。迄今为止,西藏民族大学共有5位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3名毕业生已经成为青年学术骨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为西藏民族大学培养了9名博士、6名硕士。“我们学院的第一批博士是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的。”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德仓坦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开展学术活动 提升学术影响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针对对口支援工作专门制订帮扶方案与年度计划,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与学院作用,推动支援重心下沉。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在推动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的力量。

  在西藏民族大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术影响力弱是一个明显的局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下,2015年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先后多次举办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活动,郝立新、郭湛、刘建军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在会上作主旨报告,会议新闻也见诸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有效传播了西藏民族大学声音。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段刚辉感慨:“援藏教师将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科规划和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田,不仅壮大了西藏民族大学的师资力量,更提高了西藏民族大学的科研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第九批援藏干部曾丙健深有感触:“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民族大学的支持力度,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年来,我在西藏民族大学的师生眼中,感受到了民大人似拉萨的太阳般热烈之情。两所学校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创校之初皆名‘公学’,可以说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两校感情根植于党的恩情,就像珠穆朗玛峰巍巍耸立,就像雅鲁藏布江源远流长。”

  中国人民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两所兄弟般的高校仍将携手行进在更加宽广的育人之路上。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所强调的:“对口援助西藏民族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西藏民族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