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历史文化景区如何开发研学课程

发布时间:2020-11-19 14:20:00来源: 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视察敦煌时强调,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敦煌阳关博物馆紧紧围绕展示、研究、弘扬敦煌文化,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遗迹等资源,认真摸索,反复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研学产品,通过寓教于乐等方式,为青少年打造富于丝路文化特色的“第二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摸索出来一套历史文化景区如何开发研学课程的思路。

  一是与当地学校教师合作,把部分体验项目转化为研学课程。研学是一种较新的教学形式。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目标、原则、任务和组织保障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我们把原有的部分体验项目转化为研学课程,并请当地学校的教师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逐渐细化研学内容。

  二是编写适合中小学、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简明教材和读本。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自2003年创建之初就开始编撰介绍和研究阳关与丝路文化的读本。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适合他们学习的敦煌文化普及读物。由熟知阳关文化的学者专家、教师等合作编写的一本图文并茂的丝路阳关文化简明读本,既能作为研学的基础教材,也能提供给其他游客阅读参考。

  其实,为丰富阳关研学内容,彰显丝路文化特色,仅有一册简明读本是不够的。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敦煌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阳关就是丝路南道必经的关隘。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阳关就与汉代张骞出使、迁民实边,霍去病出征、收复河西,广利伐宛、天马西来,玄奘取经、罗什讲学,王维劝酒、渭城谱曲等风云人物及历史事件不可分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铸成千古传唱的阳关盛名。这两年,我们陆续推出了阳关壮别、钻木取火、烽火传递、壁画临摹、经书抄写、陶艺制作、砖画摹拓、校场习射、长城夯筑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让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通过听、看、写、做、行,系统了解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而这些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都可以分别编写成内容生动、丰富的研学教材。

  三是选择好合适的研学指导教师。研学具有特殊的教育效果,是学校课堂的有益补充,因此选择好研学指导教师也很关键。适合进行研学指导的教师应该从国家层面下发的研学文件开始,学习有关研学的一些具体方针、要求等,加强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训练;同时,要熟悉中小学教育,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聘请本地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把关指导研学课程,并面向社会招聘有教师资格证书、熟悉地方历史文化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与当地中小学合作等,都是比较实际的选择。

  阳关历史悠久,曾在历史上为维护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成为一个典范的研学基地,就必须继续开发具有更深内涵、更高层次、更广维度的研学课程,编写出一批能让青少年体验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的好教材,使阳关景区真正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的典范基地,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应有贡献。

  (吴丰萍系阳关博物馆副馆长,柴剑虹系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