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米拉山脚下,一位老师的25年

发布时间:2022-10-24 16:57:00来源: 拉萨日报

  1997年7月,22岁的宋玉刚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墨竹工卡县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中心小学任教。25年时光一晃而过,一届届学生从这里走出去,在各行各业开启新的人生路。而宋玉刚却如那亘古不变的米拉山,始终坚守在日多乡中心小学,用爱和执着温暖着每一个有梦想的山村孩子。

  从墨竹工卡县县城出发,沿318国道向东行驶约60公里,就到了日多乡中心小学。进入10月中旬,这里已经有了寒冷的气息,时不时吹来的一股寒风拍打在脸上,令人不禁打起寒颤。在日多乡中心小学,记者见到了今年47岁的宋玉刚,个子不高,身形偏瘦,谦逊有礼,朴实无华,谈吐间给人一种平静温和的感觉。现在的宋玉刚是日多乡中心小学副校长,而1997年初到学校时的记忆,始终刻在他的脑海里。

  宋玉刚说:“我刚到这里时,学校还是藏式土坯房,在生活、教学等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那时心里面难免会感觉悲凉。”

  面对这样的环境,宋玉刚的内心总是泛起心酸,这样的情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身处山村的孩子。看到孩子们脸上朴实的笑容,看到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认真学习的可爱模样,年轻的宋玉刚觉得,自己身上有莫大的责任。作为来到日多乡中心小学的首位汉族老师,如何打破语言障碍,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成了宋玉刚头几年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是师生关系,但课下,我便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有的学生喜爱足球,我就趁周末去拉萨买了几个足球回来,平时课外和他们一起踢踢足球,时间一久,跟学生的关系也就非常融洽。”宋玉刚说。

  2002年,宋玉刚担任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个学生,逢星期一返校,总是没有完成周末作业。通过家访,宋玉刚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家里的老大,由于家中兄弟姐妹比较多,便帮父母承担起了家务活,因此没有时间写作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宋玉刚与孩子父母进行沟通,让父母以小孩学业为主,并和其他科任老师一起轮流对学生进行课下辅导。

  在工作中,宋玉刚也结识了自己的妻子,是同样在日多乡中心小学任教的藏族姑娘,两人婚后把家安在学校,执手相伴,共同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日多乡中心小学门口就是著名的川藏线,也是宋玉刚父亲当年进藏时参与修建的公路。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西藏的藏二代,宋玉刚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的他沿着父辈们走过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米拉山脚下,种在孩子们心中。

  “平时,我会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案例,搜集一些接地气的简短视频,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让他们了解我们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宋玉刚说。

  如今,日多乡中心小学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漂亮美观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这些在宋玉刚见证下的发展变化,是最让他欣慰的事儿。而在这个海拔4300米、距离拉萨城区120公里的地方,宋玉刚也已经度过了25年的时光。25年的时间里,宋玉刚曾不止一次有机会调往条件更好的地方任教。但他没去,也没怎么动过这门心思。这也许是因为割舍不下对乡村孩子的那份感情,也许因为在日多乡中心小学有令他牵挂的人,但更多的是,他有一份对乡村教育的执着和情怀。

  宋玉刚说:“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5年了,希望乡村学校今后越办越好,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