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罗萨,扎西德勒

发布时间: 2025-02-25 09:35:00 来源: 西藏日报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寒假返校后的学生很喜欢和我说起“罗萨扎西德勒”,他们说的“罗萨”就是藏历新年;他们的眼睛里常常神采飞扬,由衷散发出来的幸福自豪感,让我不由自主地羡慕与感叹:“罗萨”的年味儿真浓啊!一节以藏历新年题材创作实践的美术课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有学生说,西藏各地区过“罗萨”的时间不太一样,但年前孩子们会努力帮着家里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不仅如此,年前还要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期待新年吉祥如意!还没等这位学生说完,就有学生大声抢着说,每年都是他爷爷制作“切玛”。“那是什么呀?”我忍不住打断了学生的话,结果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我这位汉族老师连藏族学生家里最常见的“切玛”都不知道。

  我们藏历新年的年味儿,可就是从它开始的!

  从学生窃窃私语中,我得知几乎所有藏族学生家里都会准备这样一个绘有传统纹样的木盒。有些在盒子两边镶嵌雕刻着龙的造型,在盒子左右两边盛放着糌粑和麦粒,再在上面插上少许青稞穗,并染上绚丽漂亮的色彩。随后还要插上用上好酥油脂块塑造出的、色彩鲜艳的酥油花,部分人会选择用木牌替代酥油花,在木牌上镂空雕刻吉祥如意的纹样,再把木牌插入到糌粑中,寓意新的一年人寿年丰、吉祥如意。家家户户还要种下一小盆青稞,期待着青稞能够在新年里长出幼苗,祝福新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接着又有学生说,妈妈每逢“罗萨”节日就忙个不停,要做上满满一大堆“卡赛”,她总喜欢做成蝴蝶形,来款待家里的客人。妈妈说做成蝴蝶形状后,全家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加祥和美满,犹如蝴蝶般翩翩起舞、飞越新高度。经过学生解释后,我才明白了“卡赛”就是在市区街头经常有卖的油炸面果子,黄灿灿的,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它比内地的油条短一些,饱满厚实的形状有好几种。刚刚出锅时特别酥脆,自带一种如牛脂油的香味。每次路过店铺时,我总要忍不住买上一些尝尝味道;原来令我心动又馋不住的,竟是这藏历新年里最浓郁的年味!

  更有学生说,藏历新年前的“古突”真够味儿,“古突”就是一种面疙瘩。他们全家人都会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吃着“古突”、拉着家常;最有意思的就是,谁吃到面疙瘩里包裹着的东西,不仅要当众吐出来,还得表演小节目来祝福新年!他总担心自己会吃到面疙瘩里包着的木炭,那东西寓指心黑,太让人难为情了。不少同学也附和道:老师、老师,更怕吃到的是包着盐巴和辣椒的面疙瘩,它们代表着“懒惰”和“嘴巴不饶人”,可是,他们偏偏总是能吃到……

  年味儿浓厚正当时,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以“罗萨年味浓”为题,运用画笔来描绘藏历新年里的年味儿。有联想到日用品交易市场里的人来人往,水泄不通的繁忙景象的;有联想到牦牛肉、酥油、青稞面散发出来的浓浓香味的;有联想到盛装出行在田间地头,跳着锅庄、载歌载舞的男女老少们的;有联想到披彩戴花的白色牦牛与膘肥体壮的赛马的……学生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着各自的审美表现力。

  新年新期待,新年新发展。新年里的学生们,尽情地祝福着藏历新年!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