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脱贫敢创新 致富有想法

张宇 发布时间:2020-02-12 10:57:00来源: 西藏法制报

  “幸福是依靠奋斗得来的”,罗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今年44岁的罗桑,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茶曲乡法若村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份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汽修厂法人,只用了两年时间。

  罗桑从小没读过几天书,藏汉语水平都比较差,又无一技之长,他却对各类车辆、机械“情有独钟”。据罗桑介绍,他小时候就喜欢摆弄小物件,自从听见汽车马达声后,就对这种声音着了迷,他先从摩托车开始,拆了装、装了拆;最后,摩托车也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后,又开始琢磨村里报废的大汽车……慢慢地,罗桑成了小有名气的“汽车通”。

  罗桑成家以后,家庭底子薄、基础差,5个孩子中最大的才14岁,沉重的担子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生活十分贫苦。2017年底,村里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时,罗桑和村里其他8户村民名列“榜单”。

  但是,不服输的罗桑并没有就此认输,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在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党的惠农富民政策,向驻村工作队虚心请教关于扶贫开发方面的政策。渐渐地,他了解了什么是“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什么是全面小康……

  熟悉了政策后,罗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联合其他贫困户开一家汽车修理厂,因为这也是他最拿手的,于是他跑去贫困户家里做动员。

  刚开始,贫困户们都没有信心,“一个修理厂能这么说开就开吗”?大家都提出了质疑。

  了解情况后,罗桑决定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沟通,请村“两委”出面向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同时,在乡政府所在地旁边找了一块闲置土地作为厂址。

  贫困户的工作做通了,然而最大的难题也显现出来,那就是项目最重要的环节——钱,没有启动资金的话怎么开办汽修厂?

  最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协调下,贫困户集体出资8万元,村“两委”集资1万元,勉强凑成汽修厂的启动资金。于是,汽修厂终于开门营业了。虽然设备、场地和工作环境很简陋,但是罗桑很满足,他相信,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有了党和政府做“后盾”,罗桑干劲十足。每天早上6点刚过,他就早早地来到汽修厂,打扫卫生、清理设备,手脚一刻不得闲。当其他同事来上班时,汽修厂也开始正常运行了。

  凭借良好的信誉和扎实的技术,汽修厂的生意十分红火,来来往往的车主都愿意把车送到这里修理。同时,在罗桑的指导下,贫困户们的汽修技能越来越娴熟,也渐渐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这让罗桑感到很欣慰。

  一年多来,汽修厂早已把9万元的启动资金全部收回;而且,罗桑同全村其他8户贫困户不仅实现了脱贫,还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贫困户纷纷表示,现在的生活就像汽修厂的生意一样,越来越红火,“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感谢罗桑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致富路。”

  汽修厂的成功也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赞扬,但是罗桑却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要把汽修厂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争取带领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在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我相信贫困户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法若村发家致富的路子也会越来越宽、越走越广。”

  “勤劳致富最光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茶曲乡在深入落实就业、医疗、社保、产业扶贫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脱贫主动性,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下,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正在成为全乡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