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文化扶贫在行动:内蒙古篇】科尔沁沙地中的牵驼人:吃旅游饭、启新生活

奥蓝 发布时间:2020-10-28 15:0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带着骆驼这样骑一圈,就能赚好几十。像这半年来,一头骆驼能挣2万元。”

  骆驼之于沙漠,向来都是一道独特风景。在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的草甘沙漠,每到旅游季,常英、李顺和他们的骆驼就会特别忙。“现在天冷,旅游的人不多,我们就没把所有骆驼都牵到景区来。这三头就够了。”

图为常英和骆驼。 奥蓝 摄
图为常英和骆驼。 奥蓝 摄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车家窝铺村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此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2014年,当地政府开发建设草甘沙漠旅游景区,吸纳当地贫困户进入产业链。

  如今这里的旅游季可以延续至10月底,每年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在这里开农家乐的、卖农副产品的、售票员、服务员、保安等都是当地的村民……常英和李顺是拍档,也是景区里唯二经营骑骆驼旅游体验项目的人。

  “所有员工都是我们村老百姓。”王欣是草甘沙漠旅游景区负责人。据他介绍,在景区的带动下,村子里所有贫困户都脱贫了。

图为科尔沁沙地中的两名牵驼人。 奥蓝 摄
图为科尔沁沙地中的两名牵驼人。 奥蓝 摄

  “当时村里挑我们干这个,是因为身体不好、或者家庭比较困难。”51岁的李顺以前靠种玉米为生,收成一直不太好。他年轻时干农活还伤了腰,之后就再也干不了重活。

  “之前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别的啥也没了。一个农村老爷们,再能挣能挣多少钱啊。又赶上媳妇生病、孩子上学,能不穷么?”常英今年53岁,说起以前的日子也直头疼。“吃喝穿戴咱就别说了,过年时连10块钱都拿不出来,甚至都没有人敢借钱给你。”

  常英告诉记者,他们如今已经有9头骆驼和20多匹马。“我们2015年就开始干这个了,最开始的骆驼和马都是景区给的。2016年手头逐渐宽裕之后,我就花2万多把骆驼买下来,之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骆驼平时由常英和李顺饲养照顾。景区营业时,游客们可以坐着两人牵着的骆驼按照固定线路游玩。景区中的骑马项目也由他二人包揽。

  “以前没钱,我大女儿早早就辍学了。如今也在景区当服务员,准备谈婚论嫁了。老二老三现在都是大学生,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我也能承担。”常英谈起如今的生活,很是感慨。“这个景区是把我救了。家里负担轻了,我爱人身体也变好了,之前她的精神压力也很大。而且现在有钱了,也看得起病了。”

  “这些年家里的变化真的是太多了,我连之前给父亲看病借的20多万元也都还完了。”李顺告诉记者,他在牵骆之余还养牛养羊。“我盖了牛棚和羊圈,之前申请了5万元的贫困贷款买牛。如今家里养着十几头牛、50多只羊。”

  “我现在,是终于缓过来了。”说到这里,李顺长长出了一口气。

  常英告诉记者,他的经历让不少乡亲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村里人看你富了,也都想着跟你比。大家都各想各招,找自己的发财门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当地现在正在实施“旅游+扶贫”策略,形成“一户带动多户、一产带动多产、一景区带动一片”的规模效应。

  如今草甘沙漠景区已是淡季,游客日渐稀少。再过些天,常英就要牵着骆驼外出“走穴”了。“周围企业或者店铺剪彩,总会邀请我牵着骆驼去,一头骆驼一次能挣几百块。骆驼在冬天时毛发是最好的,浓密好看。”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今年国庆节前,彝族群众沙马作叶搬到了四川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新居周边,已建起服装厂、口罩厂、塑钢厂,城外还有四川攀西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园。[详细]
  • 巧手“缝”出好日子

    W020201028333230010495.jpg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康乐新居是由5个县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组成的社区,共714户3152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便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详细]
  • 搬出“无人区”,产业连成串

    金秋时节,雪域高原遍地金黄。在拉萨西郊,都市人携家带口前来过林卡(藏语,相当于野炊)。服务员美珍在“牧家乐”里来回穿梭,忙着为客人端酥油茶、送青稞酒,帐篷内不时传出欢快的歌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