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因地制宜探索脱贫新模式

凃琼 发布时间:2020-11-09 09:33:00来源: 拉萨日报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7年德吉康萨社区建成投用后,经开区迎来了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除了是全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经开区也承担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任。在没有牧草和耕地的情况下,经开区如何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达瓦次仁为我们讲述了经开区的脱贫故事。

  问:主任,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德吉康萨”是什么意思吗?

  达瓦次仁:“德吉”就是幸福的意思,“康萨”就是新房子的意思,“德吉康萨”意为幸福的新家。2017年,按照区市党委、政府的要求以及易地搬迁总体规划,经开区建起了德吉康萨社区。它是一个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整的安置社区。该社区搬迁群众来自西藏的5个县(区),共安置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当雄县、尼木县以及昌都市芒康县、贡觉县搬迁群众683户2951人,是目前全市工程量最大、规模最大、承接搬迁群众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点。

  问:他们来到德吉康萨社区已经两年多了,他们的生活变化大吗?

  达瓦次仁:变化特别大。第一个变化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搬迁群众的思想更加积极向上了。第二是生活上的变化。过去搬迁群众居住比较分散,搬到德吉康萨社区后,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第三是收入上的变化。经开区的企业可以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搬迁群众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

  问:您觉得这三个变化,哪个最难达到?

  达瓦次仁:最难的还是观念的改变。在企业岗位的安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搬迁群众想要的岗位和企业招聘的岗位不匹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搬迁群众开办了文化补习班,提高搬迁群众的文化水平,帮助他们就业。

  问:在这683户搬迁群众的适应过程中,您对哪一户印象比较深刻?

  达瓦次仁:搬迁群众措珍旦巴是从尼木县麻江乡强聂村搬迁过来的,现在在经开区物业公司当水电工,妻子在社区幼儿园当保洁,两个人都很上进,认真努力地工作。为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我们打算和经开区辖区内的企业联合开展“勤劳致富、爱岗敬业、最美标兵”的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整个经开区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问:德吉康萨社区规模很大,这里的搬迁群众都实现就业了吗?

  达瓦次仁:针对德吉康萨社区的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一方面,经开区通过园区企业推动就业;另一方面,经开区成立了拉萨经开区产业扶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协调各类岗位推动就业。目前德吉康萨社区有1154人就业,其中“三岩”片区就业354人,已消除零就业家庭。

  问:德吉康萨社区是怎么解决搬迁群众教育问题的?

  达瓦次仁:我们对搬迁群众的教育分两大块:义务教育阶段和成人文化提升。由于经开区没有学校,我们积极对接市教育局和堆龙德庆区教育局,现在社区孩子的小学、初中都是在堆龙德庆区辖区内中小学就读,有专门校车接送,还安排了校车安全跟踪员,全力保障孩子们的上学放学路途安全。

  为了长远解决教育这个问题,德吉康萨社区目前已经在建设经开小学,建好之后,搬迁群众的子女就能在家门口上学。

  针对成年人,我们组织园区企业捐款,设立德吉康萨爱心基金,从中拿出一部分开设课程,为18至32岁的搬迁群众进行文化提升,课程内容涉及藏文、数学、汉语文、法制教育等,通过学习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问:您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扶贫开发公司是如何运行的吗?

  达瓦次仁:拉萨经开区产业扶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开区设立的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公司,它和政府、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扶贫开发公司在其中寻找各种可能,尽可能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目前,通过扶贫公司已经解决了德吉康萨社区的106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除了安置服务岗位,扶贫开发公司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组织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增长技能,达到高质量就业。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治区范围内比较有优势的民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扶贫开发公司等国有资本参股,最大程度撬动民营资本的投入,既借鉴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又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还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

  问:经开河畔公园是怎样的运营模式?

  达瓦次仁:由于经开区无法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我们借助园区的优势打造生态公园,利用生态扶贫举措,安置100人在经开河畔公园就业。经开河畔公园占地175亩,总投资1.4亿元,河畔公园的开发及建设实现了三方面的作用,既解决了扶贫就业岗位,又保护拉萨的生态环境,市民也能够以公园游玩的方式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经过以上的举措,德吉康萨社区居民生活变美了,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解决了,兜底保障的爱心基金设立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的美好生活也就有了向往。我相信,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经开区将会越奔越有劲。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