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激活发展潜力 蓄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3-04 09:44:00来源: 西藏日报

  特色产业蓬勃兴起,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强农富民项目落地生根……初春时节,行走在林芝朗县金东乡,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绘就。

  近年来,朗县金东乡以“三个一”党建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破解“两山夹一沟”和“双重”保护区的地域局限,以“党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调整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找思路、强链条、谋发展。

  “党建+产业发展”见实效

  “养牛就得养好牛,养好牛才能让我们富起来。”这是金东乡巴龙村村民的共识。2023年,巴龙村村集体黄牛养殖项目收入30余万元,户均分红2500元以上,今年以“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的产业发展模式,新购进价值70余万元的“鹃山牛”种牛50头,进一步壮大村集体规模化养殖产业链。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活水之源。2023年以来,金东乡紧紧依托党员干部带头推进“党建”与“产业发展”的双向提升,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抓住村“两委”班子成员把方向。各村“两委”班子始终将充实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放在首位,开展走村入户人人参与大调研行动,及时召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累计召开村级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60余场次,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产业发展10余次,把准村级产业发展新动向。

  授人以渔“以工代训”出实招。康玛村驻村工作队周密谋划、精准施策开展稳岗位、扩就业、保民生活动,大力推进稳岗扩岗“以工代训”,以原有家具加工厂为平台,开展家具加工技术培训。“以工代训”项目实现转移就业培训20人次,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帮玛村举办为期45天的农牧民中式厨师培训班,惠及群众40余人。金东乡举办挖掘机操作员培训班,惠及群众12人。

  优化盘活产业项目促发展。松木材村村集体黄牛养殖收入40余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以上。村集体项目的持续发力,盘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输血”功能。

  “党建+乡村治理”亮身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金东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着力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双向赋能。

  坚持国家投资和援藏投资并举,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共建。积极争取援藏、乡村振兴资金1亿元,扎实推进东雄村、秀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小康村建设整村推进覆盖率达90%以上。

  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发挥“两站两员”“双联户”“护边员”及“一村两警”联防联动作用,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80余次,通过“一站式”和户长“五张明白卡”调处纠纷3起,调处率100%,不断稳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思想”“强党性”。为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金东乡以支部引领、村“两委”班子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形式,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村规民约100余条,编撰传唱顺口溜8支,开展政策宣讲100余场次、环境卫生整治60余场次。

  “党建+文化建设”增底色

  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金东乡切实将党的建设工作成果转化为积蓄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依托金东乡边境红色党建长廊,推动“党建”与“文化建设”双向结合。

  始终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筑牢“三个一”边境党建堡垒,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持续深化“党员三包”分类管理,打造完成西日卡村、来义村、东雄村3个固边兴边富民示范点。

  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赓续红色血脉。依托“两点一线”边境党建红色长廊,2023年以来,共接待县级以上参观单位76家、1500余人次,并以身边人演绎身边事为主题,打造《致敬百年风华》《千里边关国旗红》等红色原创情景剧8部,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开展民族团结“九进”、各民族广交朋友吃“团结饭”、拍“全家福”等活动,使“五个认同”“三个意识”“三个离不开”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金东乡荣获“林芝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来义村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金东乡党委将持续带领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的发展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盘活村集体账户“余额”,全面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开新颜、谱新篇。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