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推动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亮点前瞻

发布时间:2023-05-06 09:55:00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题:推动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亮点前瞻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魏董华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16日至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主题为“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向未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及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有关情况。

  “力争将本届中东欧博览会办成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经贸盛会,打造展示中东欧特色产品、扩大自中东欧进口的主力平台,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说。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

  李飞说,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今年一季度,双方贸易额达3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大幅增长148%。

  从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出口商品的比重均高达70%左右,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高,体现高水平和含金量。从增速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增速较快,金额较大的商品主要有碳酸盐、激光器、精油、乳清、玉米等,同比分别增长1241%、1115%、455%、252%、141%。

  商务部欧洲司司长余元堂说,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优势互补,合作需求强劲,彼此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已建立起全方位、多层级的多双边经贸合作交流机制,为增强合作动力、深化合作空间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本届博览会“三个首次”展新颜

  中东欧博览会是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浙江省副省长卢山介绍,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有“三个首次”:首次启用新场馆,首次采用专业展形式布展,首次开设服务贸易展区。

  本届博览会由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匈牙利担任主宾国,江苏省担任主题省。设置中东欧展、国际消费品展和中东欧商品常年展三个展区,展览面积达22万平方米。以经贸活动为主线,同时安排科技、旅游、健康等多个领域活动,一共有27场重要活动。截至5日,已经有7个中东欧国家的政要以及13个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领馆的官员表达了出席意向。

  相比第二届,本届博览会合作更加深入,和中东欧国家官方机构以及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并且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的数量,从第二届14家增加到本届29家;规模又创新高,本届博览会参展商约3000家,比第二届增长30%;目前中东欧展采购商已经注册2030家,预计本届参会人数将突破10万人;展品和商品更加亮眼,将有14个欧盟地理标志产品首次集中亮相,有很多在欧洲市场上享有盛誉。

  加强引领示范推动自中东欧国家进口

  2021年,中方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李飞说,将从强化博览会平台作用、用好经贸合作机制、发挥跨境电商优势、继续鼓励地方引领示范等方面积极推动自中东欧国家进口。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但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长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实现上述目标。”李飞说。

  在鼓励地方引领示范方面,李飞说,商务部将继续支持浙江宁波等地高标准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园区,在海关贸易安全、通关便利化合作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吸引更多中东欧企业来华投资。

  据介绍,宁波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取得商品进口、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多项突破。2022年,宁波自中东欧进口额112亿元,同比增长47.5%;今年一季度进口4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2%,占全国比重提升至8.7%,宁波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口中国的首选地;2022年,宁波对中东欧投资4.6亿美元,超过以往历年总和;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海运航线增至14条。

  宁波在中东欧商品进口和消费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谈及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中东欧商品进口,宁波市市长汤飞帆说,要将中东欧商品常年馆打造成为中国国内覆盖最全、辐射最广、模式最新的中东欧商品集散地;积极做大跨境电商;发挥好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扩大进口品类和规模;构建中东欧商品的内销体系,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城市合作,扩大中东欧商品辐射圈、朋友圈。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