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看专家 “医共体”缓解看病难
“患者包明才,54岁,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在卫生院输液三天,效果不明显。”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医生盛生凯正连线互助县人民医院专家,请求专家给予用药指导。
记者近日在互助县采访了解到,从2017年起,互助县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种着眼农村基层实际打造的诊疗体系,被称为“医共体”。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院长郭建银在为患者做检查(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医生盛生凯(左二)和同事在连线互助县人民医院专家(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央秀达珍 摄
借助“医共体”,盛生凯和同事们日常遇到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会随时与县级医院专家连线。“卫生院可借助远程会诊平台与县级医院开展影像、医疗双会诊,让更多专家‘贴近’患者。”盛生凯说。如今,像包明才这样的患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专家服务。
来自林川乡包马村的包明才家住卫生院附近,和山上许多居民一样,平时有“头疼脑热”,首先想到的就是卫生院。林川卫生院于2013年搬迁至林川乡许家村,为辖区内12136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解决村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医生张浩如连线互助县人民医院专家(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中药房,医生在为患者取药(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走进林川卫生院,D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医共体’建成后,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患者可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各项医学检查,不必再专程赶往10多公里外的县城了。”林川卫生院院长郭建银说。
每周三上午,林川卫生院就诊室外坐满了候诊的患者,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和走过相熟的医生护士笑着打招呼。“县医院的专家今天下来!”林川卫生院医生张浩如说,现在村民都知道专家什么时候来,久而久之,患者逐渐多了起来。目前卫生院有住院患者21名,最多时达55名。
“现在上下级医院间建立了资源共享、人才流动机制,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传帮带,对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技术开展、诊疗质量控制进行指导。”郭建银说,患者基本不出乡,就能获得规范化治疗。
林川卫生院在“医共体”的帮助下,还开展许多特色治疗。互助县塘川镇雷家堡村村民袁俊英在互助县人民医院被诊断出甲状腺功能减退,听闻林川卫生院中医理疗效果明显,专程前来就诊。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患者在窗口结算医疗费用(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央秀达珍 摄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院长郭建银(左二)和同事询问患者身体情况(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央秀达珍 摄
“我在这住院20天了,做了针刺、小针刀等中医项目,也服用了中药,现在头晕、乏力的症状基本消除,最近一次检查各项指标也基本正常,效果很明显。”袁俊英说。
郭建银介绍,中医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上,有非常良好的功效,诊疗服务价格低廉,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截至目前,林川卫生院中医馆可开展针刺、艾灸、贴敷、熏蒸等30余项中医服务,还有甘肃、新疆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医共体’让乡镇卫生院也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也让广大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好处。”互助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魏成林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中藏药制药行业技能大赛举办
9月7日,青海省第十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青海省中藏药制药行业技能大赛在生物园区拉开帷幕。[详细] -
西藏自治区:保舌尖安全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各类食品药品的审核、验收工作,及时排查消除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进一步筑牢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屏障。[详细] -
四川甘孜石渠:抗“虫癌”让“太阳部落”重拾生命之光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地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因日照时间长、阳光充沛,被称作“太阳部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