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未解之谜
土林环绕的扎达县 周爱明摄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边境,距拉萨1700多公里,国外学者有时称它为Western Tibet.国内俗称为“小西藏”。
近年来国内外的藏学界似乎有一股“阿里热”。不仅是有关专家学者,而且还有一大批记者、画家、作家、摄影师,都如痴如醉地被吸引到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阿里高原。人们将阿里当做探险的目标、旅游的目的地、考察的园地……一个接着一个闯进这片“未经现代文明染指的最后净土”。确实,高科技、高发展的现代文明正在日益迅速地冲击着每个地方每个角落,影响着每个人,改变了每个地方每个人。也可以说,现代化的浪潮就像一次次地震,正在动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使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振荡。昔日令旅行家和探险家感到陌生、惊讶、困惑的古老文化和古老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变,甚至开始消失,西藏包括阿里,正在迈向现代化。人们都知道,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现在只能在博物馆或电影电视中看到,任何深山老林、大漠荒野、孤僻岛屿都不能阻挡现代的工业文明、商业文化的冲击。同样,古老而灿烂的西藏文化、阿里文化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也不可能再隐藏于千年的冰雪和云封雾锁之中。每年我们的西藏之行都能亲眼看到古老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变迁。虽然改变的速度比内地缓慢,但毕竟可以一眼看到,抬手举足都能感觉到了。
本文作者(中)在阿里古格考察时与著名作家马丽华(右二)和南希教授(右一)等人的合影
在阿里狮泉河镇这个区府所在地,这种变化尤为明显。无论是古老的象雄文化,还是古老的古格文化,在狮泉河城镇中已经找不到蛛丝马迹。相反,现代观念中的商店、饭店、宾馆、机关、影院等等比比皆是,使人感到整个狮泉河镇像是近10年才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这座新兴的城镇与内地的城镇及四川的康定、藏北的那曲、藏南的泽当一样,都成了现代都市文化的产物。难怪西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感到“阿里存在的不现实”,他惊呼:“奇怪,土著阿里人到哪里去了呢?”透过狮泉河镇大街上此起彼落的叫卖声,可以分明感受到现代意义的竞争、不安和紧张。
如今阿里也和藏族其他地区一样,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沿线的农民、牧民,不再将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作为最大的荣耀;不再仅仅为自己消费而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越来越多的人一年比一年更依赖于市场的买与卖,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货币的作用和金钱的积累。如果有一天,阿里人都坐着汽车朝神拜佛,用拖拉机运输羊毛,那么我们描述的种种引人入胜的风土人情还会存在多久呢?
阿里普兰科加乡的传统服饰 张鹰摄
这样的疑问并非杞人忧天。当我们在科加村调查时,发现短短30多年前存在于此地的社会形态,只有少数人犹有记忆,大多数中青年农民对此已非常隔膜了,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封建农奴制为何物。这使人想起110年前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中断言:“印第安人部落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退,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正在解体。今天还可能容易搜集的事实,再过几年之后,即将无从发现。”他的预言今天在美国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等间接的方式去了解昔日的印第安民族。此时此刻,我们即使希望多几部像《古代社会》这样的书也不能了。对阿里,我也有同样的担心。假如100年后,关心阿里的后辈也只能从古籍中了解阿里的话,会不会责怪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呢?所以,今天人们怀着开垦处女地的喜悦心情去发掘和记录正在一天天消失的文化,其价值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及一般的考察范围。今天的阿里是过去的阿里的延续,不知过去的阿里焉知今日的阿里?未来的阿里又是今日阿里的发展,不知今日的阿里又如何去规划和建设未来的阿里?我们这一代肩负着复原过去的阿里和建设今天的阿里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十八军李觉将军的故事
2003年1月15日下午,我与原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副司令员、谭冠三将军的长子谭戎生大校一起去拜访我们的老首长李觉将军,一是祝贺老首长90华诞,二是请他谈谈进藏初期他与天宝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当时我正在写《天宝传》。[详细] -
西藏文化地层的深入发掘
在持续了若干年的西藏题材写作热之后,《雪域愿望树》无疑是西藏之外、专业之外的人书写西藏的深化之作,沿着自然与人文由表及里,开始了对于西藏文化地层的深入发掘。[详细] -
踏察神秘的象雄古城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的西藏阿里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在这片土地上,早于古格王国文明存在的是更为古老的象雄文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