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80多位牧民成为藏北第一代产业工人
时光追溯到1994年5月2日,我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赴青采访团从北京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采访。在听取情况介绍时,我惊喜地获悉: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跨省区在格尔木兴建了绒毛分梳厂,而班戈县与格尔木市有1000公里之遥。对我而言,这可是一个大新闻!我随即前去采访。
十分凑巧,在厂门口我见到兼任厂长的班戈县委书记王宏。他正好来厂里察看生产情况。一交换名片,他直呼熟悉我。原因在于他读过我和张万象合作出版的《神秘的藏北无人区》一书。
图为藏族女工正在进行牦牛绒的加工生产(唐召明1994年5月2日摄)
千百年来,藏北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随时令而迁的游牧生活,牧业经济一直处在自然放牧的状态,草原抗灾能力很低。虽然国家对西藏牧业生产给予大力支持,牧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牲畜“惜杀惜售”现象仍很严重,牧民仅满足于自给自足。
当时的班戈县人口只有3万,无水无电,县财政收入每年在几十万元徘徊。
以王宏为首的县领导一班人意识到,要让牧民富起来,必须将草原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藏北有的是牛羊,靠牛羊能吃出名堂吗?
走出藏北天地宽。王宏带人上内蒙、到宁夏。沿途所见所闻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从牛绒里分离出的牛绒加工成的牛绒衫、防寒服成了市场上倍受欢迎的高档商品。而海拔4800米的班戈县,有牛羊100多万头(只),发展毛纺工业有着广阔前景。
班戈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按市场最高价计算每公斤原牛绒毛40元,而搞成品加工,每吨原料净增值8000元,如果每年加工能力为200吨,就可增值160万元。这是多有可为的事情啊!最后,经有关部门考察论证,1993年2月,班戈县告别封闭的自然经济,正式立项建立绒毛分梳厂,并把厂址选在交通、信息、能源极为方便的西藏大后方的青海省格尔木市。
没有钱办厂就像“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厂仅一、二期工程投资就需要400多万元。对于只有19个区乡,还处于贫困的班戈县来说,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于是,他们想到集资。通过集资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80万元,加上格尔木银行和那曲地区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资金问题。
有了资金,租了厂房。1993年3月,绒毛分梳厂正式开始建设。8至10月间,洗毛机、梳毛机先后安装调试成功。12月,完成原牦牛绒的洗、梳、纺、织加工一条龙,实现了藏北畜产品由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历史跨越。
图为过去手拿牧鞭的牧女格桑措姆(左四)和伙伴次仁央金(左三)、央金卓嘎(左一)、梅朵娜珍(右一)等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的优质无毛绒。她们是该厂的生产能手,并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唐召明1994年5月2日摄)
班戈绒毛分梳厂的工人除从班戈县招收青年牧民外,还从宁夏、陕西等地请来12名技术人员和一些懂经营管理的人员,并送工人到内蒙、西安、银川、咸阳等地接受培训。
在工厂招收的89名藏族工人中,绝大多数青年来自牧区。他们平均年龄为22岁。过去,手拿牧鞭的青年当上了藏北第一代产业工人。
在生产车间,我采访了身着蓝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圆帽的女生产能手格桑措姆,以及正在加工生产牛绒毛线的央金卓嘎、次仁多吉、梅多娜珍和机修工觉昂、阿米、索朗次仁等青年工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当上产业工人,我一定好好干,为家乡争光!”不善言词,有些羞涩的格桑措姆说。
图为周末休息日,藏族女工在青海格尔木市的工厂前跳起欢快的藏族舞蹈 (唐召明1994年5月2日摄)
1994年金秋,“全国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5年使用成果展示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班戈人展出了自己的“纳木错”牌高原牦牛绒衫。
穿惯了羊绒、毛呢服装的首都市民一下子被西藏的牦牛绒衫迷住了;过去只知道西藏有工艺品展览的兄弟省市,也为西藏有自己的工业产品而瞠目。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纳木错”牌高原牦牛绒衫,一时间购买的人挤满了他们的柜台。
我所拍摄的藏族女工阿吉姆推销产品的新闻照片第二天登上了国内外的许多报纸。
三天中,“纳木错”牌高原牦牛绒衫创造了17万元的销售记录,为西藏历史之最。
此外,这家工厂还在西藏历史上书写了“三个第一”。即西藏第一个绒毛加工企业、第一个县办独资企业、第一个走出西藏的资源性加工企业。(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2017年,我乘坐中石油援藏干部的汽车前往藏北双湖县采访。十分凑巧,开车司机益多是我老朋友珠巨的儿子。他阿爸珠巨曾在“生命禁区”工作过37载。[详细] -
【藏北故事】我为牧女拍照30年的背后故事
30年里,我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妇联主任次仁朗加一共见过四次面,而每次都拍有照片留存。可以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藏北,乃至西藏所发生的点滴变化。 [详细] -
【藏北故事】爱心接力棒棒传 为使卓玛获新生
不久前,我到西藏出差,见到第二次援藏的中石化干部陈志清。我们一见面,便兴奋地谈及我们一同帮助藏北贫病牧女斯求卓玛,在北京给她摘除脖子下重达5公斤巨大肿瘤的往事,不由得感慨万千。 [详细] -
【藏北故事】京藏生命大救援 爱心创造新奇迹
短短的半月时间,救治强巴卓嘎的爱心行动,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西藏到北京,爱心点燃爱心。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爱心接力中,永恒的大爱彰显出了振奋人心的力量,也创造了一个抢救高原患者生命的新奇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