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难忘那优美的藏歌乐舞

发布时间:2022-12-07 14:1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最近,我欣赏了一首名为“我爱我的羌塘”的草原之歌,不由得为其拍案叫好!因为在我眼中,它是好词、好曲、好声音的最佳组合,听起来是那么震撼人心,又那么地亲切!让我仿佛看见了花红草绿的草原,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马蹄声…… 

  这是来自那曲地区(现那曲市)各县代表队在进行入场式表演。当日,那曲赛马艺术节在藏北首府那曲镇开幕(唐召明2013年8月10日摄) 

  这首歌词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高扬于2014年专为赛马会而作。当时,他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并兼任那曲地委书记。此歌词后经永扎谱曲,次仁桑珠演唱,很快就“火”遍了整个藏北草原。 

  藏北,在藏语里被称为“羌塘”,意为“北方空地”。它是一片辽远、壮美的草原,正如歌词所抒怀的那样: 

  在白云飘荡的世界屋脊, 

  在牧歌悠扬的神奇草原, 

  有一片圣洁的土地啰, 

  那就是我的羌塘, 

  我的我的羌塘。 

  次啦仁,扎拉西秀(意指永久吉祥)! 

  我爱我的羌塘, 

  我的我的羌塘啰。 

  在大地母亲的温暖胸膛, 

  在酥油飘香的炊烟之中,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啰, 

  那就是我的羌塘, 

  我的我的羌塘。 

  次啦仁,扎拉西秀! 

  我爱我的羌塘, 

  我的我的羌塘啰。 

  我的羌塘, 

  我的羌塘啰。 

  提起这首歌曲,我不由得想起过去数次徜徉在那曲传统赛马会上,观看那些令人陶醉的藏歌乐舞时的动人情景。 


这是在藏北首府那曲镇赛马会上,临时搭建起的各式帐篷(唐召明1987年夏摄) 

  8月是草原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草原赛马会就在此月的上旬举行。当及此时,那曲地区(现那曲市)各县最健美活泼的姑娘、最潇洒剽悍的年轻人都涌向这里一展风姿,一些远道的牧民往往带上帐篷举家来到这里狂欢。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此时大家聚首草原,那可真可谓好戏连台,让人看也看不够。盛装的牧民演员中,姑娘们是一个赛一个天仙般漂亮,小伙儿们则更是帅气得让人叹为观止。 

  在藏北民间,有舞必有歌,有歌必有舞。当热烈奔放的音乐响起,成百数千盛装的男女牧民围成一个个大圆圈,一次次忘情地跳着豪放而浪漫的“锅庄”舞,他们个个双臂高举,水袖翩翩…… 

  这是班戈县谐钦民间艺术团的年轻舞蹈演员,在家乡草原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唐召明2015年5月21日摄) 

  我看到,这种圆圈舞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班戈县尼玛乡“谐钦”歌舞。它是祖辈们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劳动歌舞,已有上千年历史。 

  尼玛乡“谐钦”主要表现在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粮仓驮粮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歌曲。 

  它的舞蹈形呈圆形、半月形、直线形等形状,舞步轻快、潇洒大方。其传统歌词有百首之多,曲调有20多种,可组合20多种舞蹈。其舞蹈动作粗犷豪放,舞步轻快有力,很多跳法不同于其他舞蹈,虽男女动作都一样,但女的动作小而含蓄、柔美,男的动作激扬奔放、潇洒大方。 

  这是参加赛马会的牧民群众在新建的那曲民族体育赛马场跳起大型“锅庄”舞(唐召明2013年8月10日摄) 

  我在藏北草原还看到一种对歌。它分为三种形式,即“卓夏”“谐夏”和“拉伊”。这三种形式的内容均有不同,卓夏和谐夏是一种边跳边唱的“锅庄”形式的对歌,而拉伊则是在放牧和闲余时对唱的一种纯歌曲,主要以情歌为主。 

  在民间歌曲中拉伊情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大体可分为寻伴试探、初恋、热恋、结婚、讽喻等,具有曲调动听、节奏优雅、唱之顺口、听之易懂的特点。在对唱当中可分为“拉朵”“拉给”和“拉夏”三类,其中“拉朵”主要是对唱双方运用赞美之词;“拉给”使用较柔和的词;“拉夏”则是运用讽刺和羞辱等词来对唱。 

  拉伊情歌在藏北草原到处传唱,是群众性的自娱艺术,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地方限制。对歌主要以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有一对一的男女对唱,也有一群男子对一群女子的对唱。它有很强的即兴性,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对心仪之人的表白,也有对男女相互的讽刺,更有对世间万物的赞颂。 


这是尼玛县群众,在县城围着篝火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唐召明2013年摄) 

  我在藏北草原时常看到,每逢新年佳节、结婚喜庆,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草原赛马盛会时,牧民们都要燃起篝火,夜以继日地跳起“锅庄”舞。 

  牧民们围成一个个圆圈,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绕圈歌舞。男唱女应,女唱男合,且歌且舞,歌舞一体。男舞豪放潇洒,铿锵有力,女舞轻柔含蓄,婀娜多姿。这是一年中最难忘的社交娱乐时光,也是青年人追逐情侣的好机会。 

  我在藏北草原还时常看到,哪里有牧民劳动,哪里就会传出欢快的歌舞声,就像民间艺术安多剪羊毛歌一样热闹。 

  由于藏北草原辽阔而又人烟稀少,很多牧活靠家庭间的帮助与协作完成。剪羊毛歌与西藏众多的劳动歌相似,是牧民在剪羊毛时和着劳动拍子边唱边剪的一种劳动歌曲。 


这是班戈县一户牧民人家正在草原上剪羊毛(唐召明1988年摄) 

  每年盛夏,牧民们会选择一个吉日,这一天牧民人家会早早地将羊群赶进畜圈内。接着,前来帮忙剪羊毛的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只见羊群骚动,场面非常壮观。 

  剪羊毛是男人的活,故邻里的男人们从一家再到另一家来帮忙,而妇女和孩子们则负责拦羊及做饭。 

  在剪羊毛过程中,男人们一边剪一边尽情地唱着歌,妇女们则在剪完毛的羊身上涂抹自家羊的颜色标记。 

  这种剪羊毛歌灵活多变、气势澎湃、令人震撼!它用丰富的想象力把羊群比做撒在草地上的冰雹,把堆起的羊毛比作雪山等,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涉及生活、政治、文化、道德、自然、地理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歌曲。 

  在西藏,乃至藏北,更是音乐的海洋。无论是古典宫廷乐歌,还是无法统计的动听民歌,都深深吸引着世人和艺术家,其丰富程度远超想象。 

  比如,民歌和歌舞中的“谐”就有拉鲁(山歌)、卓鲁(牧歌)、勒谐(劳动歌)、阿谐(打阿嘎歌)、果谐(圆圈歌)、巴谐(巴塘弦子歌)、达谐(箭歌)、羌谐(酒歌)、次加(对歌)等。它们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和咏调各具特色。其中比较古老的谐钦种类多,表演规模也大,表演时分男队和女队。歌首是谐钦表演的重点,只唱不舞,所填歌词可反复吟唱,中间一段是以嘘声伴随节奏进行舞蹈,歌尾是热烈欢快的快板歌舞。它的曲调很丰富,一般分为“达仁”“达通”两种,即长调、短调。藏戏唱腔也有“达仁”“达通”,在旋律、节奏和曲式特点上,与谐钦音乐颇为相似。而从艺术上看,它们都有一种同样的风格——清新感人。 


这是文部办事处(现尼玛县)赛马会上,牧民群众在跳“锅庄”舞(唐召明1987年摄) 

  在西藏,乃至藏北唱歌跳舞,已远远超出了表演的概念,成了广泛性的群众自我娱乐休闲活动。他们不但节日唱歌、劳动唱歌,而且生活里也离不开唱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有歌声来陪伴,他们从出生唱到死去,从少年唱到老年。学说话时学唱歌,学走路时学跳舞。 

  特别是在雪域高原唱歌,你根本想不起靡靡之音,脱口而出的全是荡气回肠的藏歌。就像《青藏高原》《回到拉萨》《慈祥的母亲》《康巴汉子》等歌曲一样。每每听起,都能让人们激情澎湃,陶醉其中。 

  说不完道不尽的藏北啊!但愿你的歌声和舞蹈越来越优美动人,越来越唱响雪域高原,唱响中华大地!(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