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行】盐井里的“西洋味儿”
中国西藏网讯 盐井的全称是盐井纳西民族乡,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盐井自古以产盐闻名,村子被一条沟划分为上盐井和下盐井,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就位于上盐井村,村内有80户500余人信奉天主教。
图为盐井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邓得亮神父于1865年创建,此后又在2002年进行重修。该教堂成为今天以主教堂、钟楼、生活区为主的建筑,主教堂内部具有哥特式高大拱顶的特征;建筑外型则呈梯形,是藏族民居的常见式样。天花板上绘满《圣经》题材、藏式风格的壁画,四周则以圣经故事画面作饰品衬托。虽然内部结构为西方样式,室内装饰却不乏藏式风格,如唐卡画形式的神像等。
图为盐井天主教堂棚顶油画
天主教信徒保留了由天主教神父取名的传统,多与欧洲人姓名相似,且在礼拜时吟诵译成藏文的《圣经》。来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玛达林娜对记者娓娓道来:“我年轻时想皈依天主教。机缘巧合,来到了盐井天主教堂。”今年46岁的她已经在盐井生活了25年,她对这里很满意、也很满足。“保护修缮后的教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也很便利。”
玛达林娜介绍,盐井村中暂时没有神职人员,日常的宗教活动由信徒们自发参与,主要有礼拜五和礼拜天的祷告、唱赞美诗、讲道、洒圣水等;遇到圣诞节、复活节、圣母圣天节时则会从云南和四川等地请神父,也会有较大宗教活动。在举行宗教活动过程中全部使用藏语,开始和结束都有固定的藏译术语。
每年12月24日,盐井的教友们都会与当地信奉藏传佛教的群众一起共度平安夜,共庆圣诞节。在上午主日感恩祭礼仪结束后,全体教友在堂院里围坐一圈,共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午餐——佳加面,其乐融融。午饭后,大家一起打扫堂内堂外的卫生,摆放各种圣诞装饰物品。晚饭后,藏族教友和信奉藏传佛教的乡亲们身着盛装陆续来到张灯结彩的盐井教堂院内,以民族舞蹈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这也充分体现了天主教与地方文化的和谐相融。
图为阿多家的藏式小楼
在小小的盐井,天主教和藏传佛教两种宗教和谐交融,村民宗教信仰自由,大家和睦相处。56岁的阿多家中五代人至今一直信仰天主教,在阿多家传统的藏式民居里,大厅内供奉着耶稣和圣母玛利亚像,而上面也同样悬挂着哈达。“哈达是我们藏族人心中圣洁、吉利的象征,这跟我的宗教信仰——天主教并不矛盾;这里很多家庭,会将耶稣、圣母像和释迦牟尼像悬挂在同一面墙,体现家庭成员不同的信仰”。
图为阿多在耶稣、圣母玛利亚像上悬挂哈达
在我们跟阿多一家人辞别之际,我们询问他现在一家人收入问题,朴实的阿多说除了耕种、畜牧、外出务工以外,很重要的一笔收入就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到盐井之初我们就获悉,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创建教堂、发展教徒,也带来法国的葡萄树苗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如今的盐井人依然保持着自酿葡萄酒的传统。(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闫洁 龙真多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滇藏行日记】只有民族团结了 祖国才能更强盛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赞林寺,和我们聊起民族团结时,拉茸江参站起来,指着窗户外的湖说,“就比如修建这个湖,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可能不赞成,有的人对怎么修建想法也不一样,但是最后总要一致嘛,不然就修不成了啊!”[详细] -
【滇藏行】摩梭非遗文化之手工纺织:新思路开创新未来
3月27日下午,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滇藏行采访组来到丽江市泸沽湖畔,探访世代居住于此的摩梭人,倾听传统摩梭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故事。[详细] -
【滇藏行日记】初见丽江:笑问您从何处来
3月26日接近中午,我们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滇藏行采访组一行三人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匆匆午饭过后,就赶往事先联系好的两个采访点,一个是普济村,一个是普济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