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我的援藏故事】方明宇:援,妙不可言

发布时间: 2024-08-26 11:1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回忆起2023年8月中国志愿医生进藏义诊活动的点点滴滴,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方明宇至今仍历历在目:


图为2023年8月中国志愿医生进藏义诊活动部分志愿者留影 

  那年是我第三次进藏。从几百张申报中经过层层筛选出的32名各科医生和10余名志愿者,分三个义诊组和一个手术组,分赴江孜县人民医院、仁布县人民医院、边雄乡加根村卫生室等日喀则市下辖1区5县19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我主要负责驻扎在江孜县人民医院手术队的带队工作,同时统筹队伍在江孜县的活动。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当我们抵达江孜县人民医院的义诊点时,院子里已经人头攒动,乡亲们把义诊点的入口围得水泄不通。通过当地的翻译得知,原来很多村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拖家带口,甚至步行跋涉四五十公里而来,早早等在这里。


图为2023年8月中国志愿医生进藏义诊活动现场

  早有耳闻当地医疗条件相对比较匮乏,村民看病不易。因为地广人稀,当地百姓平日里看病要去找村医,往往得走几十里地。有些村医有时也会带着自己的“医疗箱”奔赴几十里外的患者家,非常不容易。但是遇到疑难杂症,他们很难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村民们急切挤在诊室门口,我们的工作人员因难以维持秩序而有些焦急。可是,看着一张张饱含岁月沧桑的面孔上露出的憨厚又期盼的笑容,我心里很震撼也很感动,感觉自己来对了,什么高原反应、水土不服,都无关紧要了。


图为2023年8月中国志愿医生进藏义诊活动现场

  这次进藏义诊配备了两辆特种医疗车(分别配备移动核磁单元和移动高压氧舱),其中移动核磁车跟随我们手术队驻扎在江孜县人民医院。等待做核磁的长队从早排到晚,我发现,他们大部分是膝关节有问题。其中有一位老者,做完核磁等结果时,将身穿志愿者服装的我也当做医生,抓着我的手一直呢喃,我求助当地翻译后才明白他想做手术,请我帮忙。于是我及时去找医务人员沟通,经查符合手术指征,可以安排手术。当他得知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时,紧紧抓着我的手,用藏语说着谢谢。虽然我听不懂藏语,但那双手,像他的脸和臂膀一样黝黑,手心覆盖了厚厚的茧,感觉很温暖。

  按照计划,第一天义诊活动应在下午五点钟结束,但因为慕名而来的乡亲太多了,五点根本看不完。我们的志愿医生没有一句怨言,直到七点多才送走最后一名乡亲。我深深记得当时情景。医生在屋内诊疗,屋外等候的乡亲们伴着落日席地而坐,没有催促的喊叫,也没有急躁的骚动。这一切就像家人在等待一顿普通的晚饭。


图为2023年8月中国志愿医生进藏义诊活动现场

  在工作中,我会时常总结不足,常做激励,以期未来。例如,为促使援藏医生与当地村医形成无偿的帮扶纽带,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同时,通过义诊、建站,为村医提供医疗培训和支持,真正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志愿医生义诊活动以康复健康小屋的设立作为基准点,建立设置医疗合作站。每个小屋都会通过专门打造的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数据收集,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准和康复医疗水平,从而辐射至周围乡镇。

  还记得义诊活动时,核磁车上醒目地贴有我们的目标“医生围着病人转,妙不可言”。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援藏活动是工作,也是责任,同样“妙不可言”。我希望我们的援藏活动能定期做、持续做。也许,下一次我们会带上更多特种医疗设备车辆,比如移动手术车,或者针对普遍疾病的眼科车、牙科车,沿着边境线开到村民身边去提供义诊服务,真正做到医生围着病人转。(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口述/方明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