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祝70载绘富民发展底色 产值较改革开放初增171倍
8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举办70周年县庆。高展 摄
1日,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举办70周年县庆,当地各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同跳锅庄,以精彩的表演为眼下这个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民众生产生活巨变的华锐藏族自治县庆贺。
天祝县委书记李鹏介绍说,天祝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该县于1951年12月被命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图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庆现场。高展 摄
李鹏讲述,通过70年的努力,昔日动荡不安、积贫积弱的旧天祝,从建县之初没有一条柏油马路,到如今骨干路网连通乡镇、乡村道路硬化到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落后的纯农牧业经济,到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工业蓬勃兴起;地区生产总值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10亿元,2019年达到45.75亿元,比改革开放初增加171倍,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今日之天祝,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对新时代天祝的美好发展前景充满坚定信心。”记者梳理发现,天祝藏族自治县70载巨变,得益于当地官方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加速度、提质量、增效益;始终如一践行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厚植金山银山“价值”等诸多方面。
图为各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同跳锅庄,以精彩的表演庆祝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高展 摄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美丽乡村、高原藏乡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做美生态空间、做优农业空间、做精城镇空间,培育壮大生态经济、绿色产业,让雪线下移、水量增加,森林繁茂、草原丰美,碧水、蓝天、净土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幅美丽天祝画卷正徐徐展开。
“贫困落后不再是天祝的代名词。”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评价说,华锐大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期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甘肃省副省长何伟则用多个令人欣慰鼓舞赞叹天祝县城乡面貌变化。比如: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5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1倍、2.6倍;又如: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0.17%,年均下降6.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果,以及天祝民族团结喜获历史性发展等。
图为民众跳锅庄。高展 摄
何伟要求,今后要继续提巩固升脱贫成果,拉开架势持续用力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同时,坚持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外,还应深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保护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国家政策红利,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生态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藏之眼”的脱贫故事——甘肃省天祝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天祝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尽锐出战,到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07%,8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详细] -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庆祝成立70周年
70年沧桑巨变,华锐处处展新颜。8月1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迎来成立70周年。[详细] -
甘肃天祝70载城乡面貌巨变:看病能报销 困难有人帮
我们县生产总值由1950年的663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45.75亿元,增长了690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63元增长到2019年的82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40元,彻底解决了物质匮乏、温饱不足的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