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玛多县“输血”变“造血”实现稳定增收
图为玛多县贫困牧民在该村扶贫项目之一的手工藏毯编织厂里工作。孙睿 摄
“自从搬到县城后,我们投资开了一个店铺卖藏族服饰,生意也很稳定,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华更对记者说。
2017年,华更一家从130公里外的玛多县玛查里镇尕拉村搬迁到玛多县城,结束了逐水草而居、放牧的生活。
玛多,藏语意思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海拔4000多米,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
玛多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田才秀23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玛多县加强典型引导,“以奖代补”激发贫困牧民自主发展产业意愿,并改进帮扶方式,实施民众发展产业设施及鼓励就业奖补激励机制,通过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积极发展产业项目,避免扶贫政策养“懒汉”,鼓励贫困牧民积极发展产业项目,提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性,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产业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工作。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选表彰“脱贫光荣户”,发放用于发展产业的生产资料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良好氛围。2016年至2019年,全县已表彰“脱贫光荣户”45户,发放价值1.5万元三轮自卸农用车45辆。并培育“致富带头人”,积极推广“先富带动后富”的方法,通带动牧民群众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生动局面。
此外,还实施劳务奖补,出台《玛多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办法》,鼓励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有劳动能力的牧户民众外出创业和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和可持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以前,我们这些贫困户只能以放牧为生,依靠政府补贴,如今搬到县城以后,政府给我们进行到户资金分红,不仅让我们有事可做,还增加了收入。现在我们店里平均每个月收入达4000元,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年收入达到了7万余元,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也经常吃到肉了。”华更说。
田才秀表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也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牧民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的幸福村
今天的噶丹村,接通了大电网、自来水,村庄整齐,体育场、卫生室、活动中心一应俱全,成为黄河源头真正的“幸福汇聚之地”。[详细] -
黄河源头最美“生态管护员”:生活好了,环境美了
当上生态管护员后,不仅生活好了,家乡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详细] -
黄河源头共治理退化草地77.4万亩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委会通过一系列举措,使黄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共治理退化草地77.4万亩,湿地保护10万亩,修建防洪护岸7.48公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