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精灵”滇金丝猴的守护人
高分辨率探头能自动捕捉2公里范围内猴群活动情况,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在工作站木屋里,通过屏幕就能观察它们的活动轨迹。这是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现代设备,守护“雪域精灵”滇金丝猴的一个场景。
拥有“人脸红唇”“傲人”颜值的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
青山叠翠,溪流淙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有一批护林员和科研工作者,守护着这些“雪域精灵”。
图为3月13日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新华社记者王冠森 摄
在响古箐片区,一间传统的木楞房成为观察滇金丝猴的监控室。“猴群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像以前,要跋山涉水,还不一定碰到猴群。”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赖建东正在木屋里查看实时视频记录。
2020年,工作站建立了运用先进传输技术和高效探头设备的监控系统,可捕捉有效范围内滇金丝猴活动轨迹。赖建东说,为保障所建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还采用太阳能储能电池为设备供电。
运用现代设备观测猴群、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环境生态、改变当地群众的发展模式……在各界共同努力下,这里成了滇金丝猴的乐园。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打猎和伐木等行为对滇金丝猴栖息地造成破坏,其生存面临极大挑战。
图为3月13日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新华社记者王冠森 摄
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国家建立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保护区与有关方面合作,探索“社区共管”,在保护的同时,着力解决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响古箐等几个村子被纳入试点。
救治猴子、劝猴架……作为保护区第一批护猴员,余建华从最初的不理解、不熟悉,变为现在一天不见猴子就很想念。村民们逐渐加入到保护当地生态的队伍中来。如今,有22名村民成为护猴员。经过细致观察,大家根据滇金丝猴的特征,给在响古箐一带活动的滇金丝猴各猴群“家长”分别起了名字:“九哥”“米粒”“白脸”“红点”……
余建华每天早上8点多上山,下午4点多下山,和滇金丝猴成了“朋友”。护猴员工作还解决了他的收入问题,每月有1800元收入。“现在,我能认出80%的猴子。”他说。
2019年,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正式建立,对滇金丝猴种群监测、巡护、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保护、自然教育等进行全方位保护。有关部门还将红外相机、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运用于滇金丝猴管护工作,研发“猴脸”自动识别、自动监测技术,实现滇金丝猴种群动态监测。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里记录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活动影像,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保护提供支撑。
图为3月13日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新华社记者王冠森 摄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工作有效推进,分布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滇金丝猴种群及数量开始稳步增长。1996年,滇金丝猴大约13群、1000只至1500只。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滇金丝猴已增至23个种群、3300只以上。
赖建东说,护猴员在保护好滇金丝猴的同时,也在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曾被过度利用的野生资源也在积极恢复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乐土
在保护区设立之初,滇金丝猴的数量估计不足500只;1995年,调查的数量约800只至1000只;2004年为1200只左右;2010年,监测数量为1500只左右。[详细] -
云南迪庆:开展专项防火行动 守护滇金丝猴栖息地
为主动防范化解滇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火灾风险,近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迪庆大队到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开展专项防火行动。[详细] -
38年,守护滇金丝猴
仰天鼻、粉红唇、大眼睛的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年来,滇金丝猴从13个种群1000至1500只,增至23个种群3300只以上,其中约六成都生活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 -
【找寻生物多样性守护者】“雪山精灵”的守护者
余建华说:“我做了半辈子猎人,就要用半辈子保护野生动物。”他的精神感染着许多人,护猴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