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优秀党员故事】泽珍达日杰:甘做高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铺路人
编者按: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截至2021年6月5日,青海省共产党员总数为42.53万名,他们在高原大地、各行各业,为青海发展、民族兴盛默默奉献,贡献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撑起了应有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营造学习宣传贯彻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人民网青海频道联合青海省委组织部推出《青·听|优秀党员故事》系列报道,倾听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初心和使命的故事。
1981年,在部队从事卫生员工作的泽珍达日杰退伍后,坚定选择留在牧区,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1984年,泽珍达日杰在青海省果洛州卫生防疫站工作期间,只要有病人问诊,他随时出诊,无论白天黑夜,风雨无阻。随着手机的普及,牧区与外界联系起来更加方便,泽珍达日杰出诊也愈发频繁。他说:“我从不关手机,只要有人打电话,不管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我骑上摩托车就过去。”从医以来,泽珍达日杰赡养孤寡老人数10名,接诊患者超过50万人次,他进行义务巡诊行程近30万公里,经常深入牧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为群众测量血压、诊治病情、免费派发药物,为牧区群众捐赠医药物资价值超过20万元。
泽珍达日杰为学生们教授临床医学知识。本人供图
几十年下来,他成了牧民群众眼中的好“曼巴”(藏语,意为医生),老百姓对他赞誉有加,但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他发现培养人才是解决牧区缺医少药现状的关键。2002年8月,泽珍达日杰辞去稳定的工作,拿出家中仅有的12万元积蓄,投资创办了果洛州首家民办藏医专科学校——果洛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办学19年以来,他以传承藏医药学为己任,以“传统技艺、帮扶脱贫、实现自立、贡献社会”为目标,为2000余名来自青海省及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贫困孤残青少年提供了免费就学的机会,培养出中职藏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50余人;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4000多人次,学员们也通过各种形式走上了就业岗位。泽珍达日杰也因此被授予“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人民的好医生”“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泽珍达日杰在内科和儿科的诊疗及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既能熟练运用藏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常见病,又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抑制各种高原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并达到极高的治愈率。特别是在藏医对传染病的分类研究、藏医治疗乙型肝炎、藏医治疗风湿类风湿等方面成绩显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及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为藏医药学的传承作出了较大贡献,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评为全国“在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泽珍达日杰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为培养藏医学人才兢兢业业、公而忘私。他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医4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以及“扎根高原,倾心尽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仁心“拉吉”守护“天边”牧人
“很多牧民的住处距离乡卫生院较远,突发疾病或身体不适时会联系我们。”丁增扎西说,“不管任何时间,接到电话就要立即出发,哪怕驾驶在漆黑的山路上,也不会认错方向。”[详细] -
30载扎根基层守护百姓健康——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仁青
今年58岁的仁青出生在海北州刚察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草原上的医生。为了实现这个志愿,19岁参加工作的仁青在基层卫生院一干就是十几年。[详细] -
牧民心中的“好曼巴”——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泽珍达日杰
“当牧民群众伸出大拇指夸赞我是好‘曼巴’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医者仁心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泽珍达日杰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