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守护珍稀物种安全

发布时间:2023-06-12 09:36:00来源: 新华社

  6月10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年来,得益于政府和民间力量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10多年再无盗猎枪声,藏羚羊、野牦牛等青藏高原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眼下,可可西里藏羚羊进入迁徙产仔高峰期,记者近日在青藏公路3001公里处看到,成群的雌性藏羚羊在公路一侧集结,现场的工作人员对往来车辆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头羊反复试探、确认没有危险后,羊群快速通过公路,向可可西里腹地奔去。


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后向卓乃湖行进。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每年5月至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雌性藏羚羊,会陆续迁徙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仔。每年聚集在卓乃湖产仔的雌性藏羚羊可达3.5万只。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三江源腹地的可可西里既是藏羚羊的栖息地,也是藏羚羊的产仔地。千百年间,藏羚羊在这块广袤的地球“第三极”纵情驰骋,繁衍生息。

  “为保证藏羚羊顺利迁徙产仔,近期我们加强了对青藏公路沿线的巡护,采取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让藏羚羊安全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工作人员江文多杰说。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

  “虽然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狐、棕熊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说。


5月28日,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曾经一度,一种叫“沙图什”的奢华披肩在欧美市场走俏,藏羚羊的绒毛是制作披肩的材料。大量人员涌入可可西里,越来越多盗猎者把枪口对准藏羚羊。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青藏高原开展反盗猎武装斗争,政府的强硬举措保住了藏羚羊种群的延续。1996年,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挂牌成立。第二年,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可可西里保护力度,青藏公路沿线保护站逐步建立完善,并明确了“反盗猎盗采”的巡山制度。

  记者曾多次和队员一起巡山。一踏进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就要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地形复杂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夏天沼泽泥泞,大河拦道;冬季冰封雪冻,哈气成霜……

  “巡山的日子,就是孤独行走在无人区的日子。”队员们说,每次外出,为了减少负重,他们会尽量少拿些饮用水,冬天还好说,可以凿冰取水,到了雨水丰沛的夏季,他们喝的水半层都是泥沙。

  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在青藏高原扛起生态文明大旗,执着守护可可西里。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是青海向世界做出的保护生态的庄严承诺。


5月28日,一只藏羚羊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草原上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如今,可可西里成为中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典型高寒生态系统及代表性物种最为完整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7万只。”王湘国说。

  随着可可西里生态名片的叫响,越来越多高原牧民加入生态保护行列。

  65岁的牧民尕桑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勒池村,巡护藏羚羊已有15年。

  勒池村是藏羚羊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5月雌性藏羚羊会从这里启程前往可可西里产仔。2008年,尕桑自发组建起一支藏羚羊护航队,将栖息在该村的藏羚羊一路护送至青藏公路以北。

  “护航队刚成立的时候有30个人,把藏羚羊安全护送出去,从马背下来我们腰都酸疼得直不起来。”尕桑说。

  今年,尕桑和护航队护送了近万只藏羚羊出村。如今,护航队已壮大至55人。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说,从过去的人背马扛,到现在的摩托护航,千百年来人与藏羚羊相伴而生,和谐相处,“藏羚羊就像我们的家人,守护小藏羚羊是我们的责任”。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