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探索可保护能发展得实惠共赢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在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路上,青海自上而下始终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优先和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业等有效融合,以产业“四地”建设为引领,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进程中,凝心聚力涵养保护青山绿水,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要求落实落地,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做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三者目标协调统一的生动实践。
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牛羊成群,飞鸟翱翔……青海湖水位持续上涨,草原植被修复披绿,改善了当地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环境,也改善了整个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让环湖群众持续分享到生态红利。
2023年以来,环湖地区传来一件件喜悦的事情——
“现在东达村90%以上的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位于青海湖东缘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从“贫困村”蝶变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生有说,这几年村里坚持抓生态、产业两个关键点,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牛羊养殖、土地托管种植产业,村集体经济一年上一个台阶,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到37.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4200元。
“我们这里生态保护得好,牧草长得好,牛羊是‘绿色牛羊’,所以也能卖上好价钱。”青海湖北岸的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兴海村,这几年着力发展生态养殖,市场前景越来越好。转型生态畜牧的“牧场主”才郎本表示,前年他的牧场出栏260多只羊、58头牛,年纯收入63万来元,去年还获得了政府10万元奖励。
艳丽的油菜花,悠闲漫步的牛羊,纷至沓来的游客宛如行游在画中……位于青海湖南岸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镇莫热村,近年来依托产业园“百企兴百村”行动项目,围绕青海湖生态旅游,发展富有民族特色乡村游,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村民增收。莫热村十社3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乡村旅游民宿、客栈、特色餐饮服务业。村民央宗说自己经营的民宿,一年有10余万元的收入,村里现在有60多名村民在产业园上班,月收入五六千元。
与此同时,在青海湖景区,由莫热村村民转身为旅游企业员工的有80多人。他们如今或在游轮岗位,或从事保洁。来自莫热村、已经在景区干了30年的游轮分公司的韩守龙,望着辽阔的大湖深情地说:“守护青海湖,根植在我们心里。”
虽然各自坐标不同,有着不同的故事,但置身青海湖这个大空间下,他们都搭上青海湖生态文明这艘大船,收获到各自的美好生活和梦想。
青海湖流域涉及全省海南、海北、海西三州的共和、刚察、海晏、天峻四县。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生产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全省各相关方面齐心协力,构建青海湖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互支撑、相融共生、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以“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和担当,坚持探索一条生态环境可保护、生态旅游能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共赢之路。
一方面,通过实施科技帮扶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生态补偿机制、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草原建设项目、电炕惠民项目等,培育形成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生活生产理念方式。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打造过程中,坚持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创、共治、共享的理念,调动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建设政府满意、企业发展、群众受益的发展新模式。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在企业中创造就业机会。加强环湖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和培训,举办环湖乡村旅游培训班。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了环湖区域经济发展,让环湖周边牧民群众吃上生态旅游饭。
10余年来,青海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直接或间接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环湖群众近2万人,群众在生态保护共治共享中增强了国家公园理念、拓宽了增收渠道,分享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刚察县作为环湖旅游资源富集县,也是省级重点牧业县之一。全县从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出发,推动引导生态理念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等绿色生活模式,打造生态旅游产品,持续维护环湖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饲草基地建设、化肥农药减量等环节出发,不断推进畜牧业从粗放生产向高效养殖转变,打造生态畜牧体系。刚察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成效。
好山好水酿出好生活!
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村。“现在村里发展起牛羊养殖、生态旅游两大产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476元。”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2022年村里成立了6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积极参加青海湖生态保护知识进社区活动,对国家公园理念有了深入认识,保护好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观念转变引领生态之变、以治理之变推动生态之变、以产业之变巩固生态之变,在生态之变中推进民生产业。这是刚察发展的经验,也是环湖流域三州四县的共同实践。
岁月不居接续奋斗,同心协力成就多赢。踏上创建国家公园新征程,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推动可保护能发展得实惠共赢发展——高原大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继续铺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逐绿而行,构建高原大湖生态保护大屏障
-
青海湖“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
10月15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流域生态功能不断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详细] -
见证青海湖生态环境历史性变化
从濒临灭绝到鱼翔浅底,“一条鱼”的从衰到兴,展现出各方保护湟鱼、修复青海湖生态的决心与努力,也见证了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成为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注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