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织就民族团结的“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2-10-07 09:24:00来源: 西藏日报

  在昌都市江达县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施工现场,电网建设者、纳西族小伙儿余晓正带领着大家伙有条不紊地进行铁塔基础开挖、浇筑等工作。这是一支由汉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施工队伍。

  长期以来,西藏电网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推动西藏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世界屋脊”织就了一张推动民族团结的“幸福网”“光明网”。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专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电力工业基本空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高原处处生机盎然,电力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为帮助西藏人民解决照明问题,1958年,谭冠三将军率领十八军将领战士和来自全国16省市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农,在一镐一钎中建设起了被誉为“拉萨河畔夜明珠”的纳金电站,从此民族团结的基因便深深融入西藏电力发展的血脉之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羊八井地热电站、羊湖抽水蓄能电站、金河水电站等一批批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电站拔地而起,到本世纪初,藏中、林芝、昌都、阿里电网组成的“一大三小”4个区域电网悄然织密,再到新世纪以来四条“电力天路”的建成投运,西藏迈入了统一电网的新时代。

  从第一代藏族电力专业技术人员顿珠平措,到有“电力天路”建设“老功臣”称号的张明勋,以及在工程建设一线运输物资的彝族马帮兄弟……正是一批又一批电力建设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才能在电力发展史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今的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26个民族、800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他们拧成一股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用电力源泉不断浇筑民族团结之花。

  不仅如此,西藏电力事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离不开国家电网公司的全方位支持和全国兄弟省份、兄弟网省公司的关心帮助。

  自1955年西藏电力事业第一批援藏人员傅德树等自愿进藏参加电力建设后,一代代电力援藏干部前赴后继,汇聚成推进西藏电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特别是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确立了中央的援助和特殊政策后,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全国各地各民族援藏干部同西藏各族儿女一道,让民族团结之灯照亮了推动西藏电力事业发展建设的奋进之路。

  “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历练,为社会多作贡献。”去年10月,郝逸亮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东西帮扶”申请表帮扶地点一栏,填下“西藏”二字,志愿作为规划专项帮扶人员进行支援。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先后选派1800余名各类管理技术骨干进藏帮扶,累计为西藏电力注资和安排“东西帮扶”资金189亿元,全方位支持西藏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电力事业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新时期。截至2021年底,西藏主电网已覆盖全区74个县(区)和主要乡镇、用电人口达到345万人,西藏真正实现了电路通、致富通、民心通。

  林芝市察隅县古拉乡俄玉村地处大山深处,每年到了冬天枯水季节,电压不稳、供电可靠性低,群众生活用电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自从村里电网改造后,我们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洗衣机、冰箱、电饼铛等电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扎西旺堆说。

  “电力天路”在点亮雪域高原的同时,也借助“西电东送”走出高原,融入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的大潮。自2015年首次实现藏电外送以来,西藏目前已累计完成清洁电力外送超过100亿度,这些年“藏电外送”不仅助力西藏清洁能源最大规模消纳和受端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为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群众的“光明事业”,民族团结的基因在西藏电力事业发展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电力已日益成为引领和保障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能源命脉。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