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战略是全方位的建设过程
作者: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伟丽
质量强国战略是全方位国家实力的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质量是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生产质量、消费质量、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外化,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质量也是价值理念、文化观念、制度环境、分配机制等因素的外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现。
质量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是百年大计,是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提升质量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突破点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创造,叫响民族品牌。质量强国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发展。
一、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水平是质量强国战略首要内涵
实干兴邦,推动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新兴的战略制造产业,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实体经济的中心任务是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和提高效益。目前,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提升制造业发展,新的全球经贸失衡与再平衡的矛盾凸显,同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最优产品质量的选择不同。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发展水平是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和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经济资源配置仍然以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导向。质量强国战略首要的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当前我国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结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造并提供符合和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和消费质量水平,提高国际质量竞争力。
实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是全方位国家实力的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质量是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生产质量、消费质量、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外化,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质量也是价值理念、文化观念、制度环境、分配机制等因素的外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现。同时,当前市场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生产性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更需要实体经济提升整体的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质量水平。所以,质量强国战略的首要内容是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追求可持续的优化发展模式。
二、提升政府监管能力是质量强国战略重要保障
当前全面的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制度体系变革,提升政府监管的能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绩效水平,完善现代化市场运行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双结合,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政府的守夜人角色,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扫除低质量体制机制障碍,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的统一执法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供给,营造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成本,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在全国推广实践“单一窗口制度”、“最多跑一次”等优质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制度供给质量。
三、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是质量强国战略重要基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质量文化是中国产品走出去的软实力,质量文化强,质量强国建设才有强有力的基础,全面的质量提升必然要求以质量文化提升作为思想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全民质量素养教育,开展各层次的质量教育、质量宣传,提高公民的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面向各行业和各层面,从意识到理念,从理念到自觉,敬畏质量,崇尚质量,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形成良好的质量氛围,全方位地植入质量素养教育和培训,提升质量的认识与参与。
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各个领域仍然存在各种质量死角和质量问题,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质量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双向质量素养的提升,生产者自觉地明确提供高质量的负责任的产品,消费者自觉地购买有质量的信得过的产品。这种质量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当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问题,而是需要从未来潜在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教育着手,各领域和各年龄的人都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和提高质量意识,都有提升质量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和外在推力,每个人都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时,社会能够提供质量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场地,这些是解决当前质量领域矛盾的重要手段。
四、提升技术创新标准水平是质量强国战略重要体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创新才能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创新才能改进产品的质量。提高创新的效率,变革技术创新路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专利水平等,才能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产品创新,通过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带动产业的质量升级;二是加快工艺创新,积极采用新的设备工艺、管理方法、操作程序等,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以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质量基础,作为国际通用的制度方式,可以让企业自动担保产品质量,识别低质量和高质量产品,从技术上解决产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国家标准水平,提高合格评定程序的规范性,可以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尤其是标准建设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标准不是约束而是规范,标准可以规范工作环境和行为习惯,适当引导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等的制定,对质量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提升国家品牌信用声誉是质量强国战略重要方向
“品牌是信誉的凝结”,国家品牌信用声誉的打造是全方位的,包括国家、城市、区域、产业和产品等多层次、多方位、多部门的品牌建设和培育。质量是产品内在的体现,品牌是产品外在的表现,在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中,存在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是通过健全标准和认证制度,让企业自动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通过产品的品牌声誉,让顾客满意度来识别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所以,品牌信誉度是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式,品牌美誉度传递并固化了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
品牌是质量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国家形象的体现,我国产品行销世界,但是因质量问题而遭遇贸易壁垒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品牌地位仍然没有走入高端消费市场,产品质量升级和品牌美誉度的打造是缓解当前遭遇的国际贸易壁垒的长期和重要的方式之一。品牌打造对于区域和城市发展非常重要,鼓励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诸如“浙江制造”、“深圳标准”等提升区域和城市整体品牌影响力的做法,可以提升和保证区域整体的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能够带来丰厚的品牌溢价,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
六、提升全民共享民生质量是质量强国战略建设目标
区域不平衡、收入差距、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仍存在较多低质量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民生质量问题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地提升民生质量。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既要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质量,让老百姓买得起放心的消费品,又要提升包括城镇化质量、环境质量、医疗质量、教育质量、住房质量、就业质量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领域的质量提升,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居有所宜、老有所养的全民共建共享的民生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质量需求,这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质量问题的手段,质量强国战略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人民能够享受美好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我国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当前,质量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来推动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全方位的建设过程,通过市场运行和政府监管的双重机制,保证实体经济、文化、创新、品牌、标准、民生等各层面和各领域的质量建设和发展。
-
龙海波: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