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专家学者解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建设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如何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破除唯增长速度的惯性思维。其次,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方面要"破",大力处置僵尸企业;另一方面要"立",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第三,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必须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十九大报告对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是推动三大变革。提出三大变革是有针对性的,是问题导向的。第一,质量变革。中国近40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已经相当大,但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细节上质量上不去,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第二,效率变革。当前我国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行政性垄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效率不高的问题。第三,动力变革。从2012年开始,中国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200万人左右,劳动力总数已经在减少,工资水平在上升。下一步要把过去劳动力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这六个方面,要求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社会生产环节都得到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着眼于经济,但又不能只关注经济本身,而忽视整体的其他因素,也不能只说整体的因素,而不落实到经济上来,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协调统一的复杂系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的基础保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推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建设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市场法治,尤其要不断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为更好呼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的经济体系。任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需求引致,尤其最终消费需求的引致。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是由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引致和决定的。二是为更好呼应和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大趋势的经济体系。任何经济体系从根本上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决定的。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徐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政策表述,其主要内涵: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第一次提出建立一个四个方面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有需求、缺供给"的突出矛盾,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水平,持续释放巨大内需增长潜力。我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开放的融合,做大做强服务业这个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从七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论述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也是对现代化经济体系丰富内涵的科学概括。
-
治理之道: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