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做足绿色大文章
拒绝过度开发、竭泽而渔式的“坐吃山空”,在环境可承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靠山吃山”
在“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浙江丽水。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这座“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美丽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名片。
在19世纪的法国,一群画家厌倦了都市,走出画室,走近山水,他们在枫丹白露森林和巴比松镇找到了创作灵感,让大自然从画面的背景成为主角,因此被称为“巴比松画派”。而丽水的古堰画乡,被誉为“中国版的巴比松”。川滩屿林、樟树枫杨等自然风光与古镇堰港、白帆响桨等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吸引了近300家艺术院校和机构在此建立实践基地。曾经木制品厂房林立、环境问题频发的小镇,成功转型艺术之乡和休闲胜地,在山水美起来的同时,让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实践注脚。
从浙江到全国,“两山论”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优先不等于放弃发展;不唯GDP不等于放弃GDP,而是追求“绿色GDP”。所以,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和牺牲环境求发展都不是可行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规矩已立,原则已定,治理者更需时刻思考: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山水有情,养育一方百姓。从太湖的白虾到镇江的河豚,从桃江的楠竹到丽江的云杉,长江沿线不同水土孕育出来的物产,是人们衣食住用的重要来源。合理有度地取用或种植养殖,本身就是发挥生态优势的表现。时下,一些地方做大做强生态农副产品,依托好山好水深耕制酒、制药等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的致富路。我们拒绝过度开发、竭泽而渔式的“坐吃山空”,但在环境可承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靠山吃山”,不失为发展之良方。
靠山吃山,也要吃出花样。发挥自身禀赋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出优质生态产品,更要打造“生态+”的综合效益。贵州六盘水的梭戛生态博物馆,在崇山峻岭的地形地貌中保留着苗族千年的礼仪风俗,原生文化与自然生态完美契合;曾举办过“空气拍卖会”的浙江遂昌,邀请游客参与插秧、割稻,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把生态旅游做出新意。生态产品与文化内涵、个性创意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内容良好嫁接,有助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让绿水青山迸发出更多可能,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现实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开展生态旅游,却使自然资源严重透支;有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却一哄而上、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地方吸引资本下乡,却没有做好企业与当地百姓共赢的大文章。一位基层干部说,希望生态项目落地让政府、百姓、企业都得益。共赢,须以合作为前提。政府正确引导、发挥区域特色,企业做好示范、引领带动周边,个人提高认识、摸准市场需要,这样,才能画好绿色发展的同心圆。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既要杜绝建设性破坏与无序开发,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守住这方净土,也就保留了后发制胜的实力,更保留了永续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