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画好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
2013年秋天,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5年后的8月2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过去5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面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贫富悬殊加剧等诸多逆境和压力。然而,短短5年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成为中国与世界开放合作的重大创举。
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创举。与零和博弈思维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改写了国际关系演变的惯有轨迹,书写了国家互动的新逻辑与合作蓝图。
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造福沿线国家的发展创举。长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动力一直源于西方,非西方国家处在边缘位置。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呼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需要,满足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得到了广泛支持。这一倡议,成为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重要引擎。
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彰显中国智慧的思想创举。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世界提供新思想、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用短短5年时间,证明中国有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能力为解决全球困惑提供原创性的思想和方案。
新事物发展不会一帆风顺。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遇到一些舆论质疑甚至抹黑,“新殖民主义”“撒钱当冤大头”“债权帝国主义”“地缘扩张说”“过剩产能输出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等论调甚嚣尘上。这些论调反映了一些人的偏见、短视甚至敌视,却也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大道终致远,海阔纳百川。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把参与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面向未来,中国将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让“一带一路”结出更多硕果,更好造福沿线国家人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
“一带一路”为非洲提供新动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开放融入世界的举措,希望可以借此凝聚全球智慧,形成各方均能积极参与的国际合作新形式。[详细] -
政策沟通: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之首,政策沟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前提与保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