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中非相互需要 加强互学互鉴

王珩 发布时间:2018-09-03 11:22: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智库声音】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发中非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切期待。作为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日前在京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七届会议,聚焦“改革开放与中非关系”,吸引了来自45个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52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及智库学者等近400人与会。

改革开放为中非关系注入新活力

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阐释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并分析其对非洲国家的借鉴与启示价值。

国务院参事方宁指出,保持社会稳定、立足国情、采取渐进式的发展和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对非洲发展可资借鉴。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和世界发生改变,给非洲带来希望,“现代化不只一条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等理念和行动给了非洲各国启发。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墨特霍尔德⋅蒙耶认为,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工程,中国减贫发展和应对债务问题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指出,中非合作走过的道路极不平凡,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给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科摩罗大学汉语系主任赛伊德⋅玛哈穆德把中非关系快速发展归因于双方在“三观”方面的契合:平等的合作观、正确的义利观和包容的发展观。

“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提供新动能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认为,中非合作是中国文明与非洲文明的互鉴,是“中国梦”与“非洲梦”的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帮助非洲走向繁荣。喀麦隆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史蒂芬⋅恩广扎强调:“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非洲需要的,带动了非洲的就业;中国对非投资在造价、工程设计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他认为,非洲应抓住中非合作历史机遇期,创造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切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大陆的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非洲债务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谢平指出,有效应对非洲债务挑战需要中非双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做出努力。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副校长泽瑞洪⋅沃尔多认为,中非媒体要增强沟通能力、表述水平,通过真实鲜活的报道讲述中非关系,为双方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擘画未来新愿景

中非学者认为,中非合作论坛让中非合作进入了机制化轨道,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为中非朝着更高水平合作提供新路径。

突尼斯战略研究所所长纳吉⋅贾鲁勒认为,中国与非洲是相互需要的,双方应加强互学互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舒展认为,中非合作给非洲带来了启发和力量,尤其是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非洲具有重要价值。中非要相互尊重、互通互鉴,实现共同发展。

与会学者建议,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路径、内容和方式,加强中非治理能力交流,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加深中非安全合作,建立争端解决机制,为中非可持续发展营造稳定氛围;加强对非洲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促进非洲工业化;推动中非金融合作,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政策;促进中非海洋经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跨境电商、数字网络建设;加强中非影视文化传播合作与交流,改善传播效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地区能力建设;加强中非反腐合作,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为人民谋福祉等。他们强调,应充分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层次性和平衡性等,加强国别研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非洲国家的差异性。

中非智库合作应有新作为

中非智库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非智库论坛等活动为中非关系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奠定了愈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但当前中非智库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与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产生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陈晓东强调,中非智库要与时俱进,结合国际和地区形势演变,聚焦合作,紧扣中非关系与合作发展重点,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务实管用的思路和建议;积极发声,理直气壮地唱响中非关系的光明前景,打造行之有效的中非话语体系,同时敢于并善于回应外界对中非合作的不实杂音,正本清源。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指出,中非智库论坛搭建了双方思想交流的平台,应本着“双向、平衡、互动”原则,努力为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

与会学者建议,加强中非智库合作的战略性和计划性、思想性与学术性,合作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翻译出版、影视传媒等项目,共同建设中非学术共同体,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非智慧。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