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把握辩证思维  促进改革开放(新知新觉)

刘 润 发布时间:2018-09-05 10:19: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40年来,党在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中国与世界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特色。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有机统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提升到起“决定性作用”,功能和定位日益清晰。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着盲目性和自发性,也会出现失灵。我们党始终坚持用“两点论”和辩证法来看待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认为市场与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同,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实践中,一方面,政府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逐步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同时,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改善国家政治生态,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使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效。

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有机统一。“发展为了人民”是我国40年改革开放始终不变的政治立场。从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得失的根本标准。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决策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去把握,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去谋划。“发展为了人民”使改革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与“发展为了人民”相统一,是改革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国的经济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只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实干精神与理论认知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仅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从计划到市场,从“一大二公”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围绕市场取向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制度变革,无不挑战着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把理论认知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闯出社会主义新天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改革的重要智慧。“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种“干出来”的精神与智慧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一方面,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是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认知愈加清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愈益增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坚持实干精神与理论认知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循环互动。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40年来,中国坚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改革发展。从最初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到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实行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通过与国际规则接轨,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规范的行政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满足改革开放对制度供给的需求,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开放举措,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在全球层面促进互利共赢,不仅为中国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拓展新的空间,也为世界经济繁荣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