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主动参与国家大事 热情展现青年担当

发布时间:2018-09-10 11:00:00 光明日报

万众瞩目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落下帷幕,但为了这次峰会的顺利进行,一直忙碌着的2500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身影却令人难以忘怀。机场迎接、跟车服务、咨询引导……他们用周到贴心的服务迎接非洲友人,用青春的笑脸递出最闪亮的“中国名片”。面对这次峰会参会人员众多、会议流程紧凑、保障工作繁杂的挑战,志愿者们以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超能力,赢得了与会各方的满意和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团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和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这次峰会上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现了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的成绩。

其一,展现了志愿精神。这次峰会上志愿者的鲜活多彩的事例,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热情参与、真情奉献,向世界展示志愿服务的中国力量,为志愿服务贡献中国智慧。在这样的国际场合,每一位志愿者的言行举止不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评价,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而实现的。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体现的是中国的诚意、中国青年的素质和中国志愿服务的水平。

其二,展现了担当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愿者在这次峰会上展现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让我们看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为此,广大青年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学子“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管自己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只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联系的事情就是大事,青年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国家大事,这就是“做大事”。

其三,展现了澎湃力量。青年正如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青年天生不知疲倦,充满昂扬斗志。在这次盛会中,有的志愿者忙得顾不上吃饭,有的志愿者连续工作多日不休息,有的志愿者做完自己事情又主动到别处应急。这种激情澎湃的力量使得青年成为时代的开拓者和奋进者。“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勇于并善于开拓创新,这是时代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李大钊先生曾号召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次峰会上志愿者的做法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豪气和力量。

其四,展现了自身实力。从事志愿服务,光有美好的愿望和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胜任工作的本领。面对这么多的国外来宾,你的语言翻译、礼节、随机应变等能力能否应付自如?志愿服务是对体力、智力和德力的全面考验。据悉,这次志愿服务中,新闻中心城市采访组的组员单日步数累计近40000步,负责前台注册的志愿者张琳敏曾在注册高峰期一次性完成了56名外宾的注册,负责机场抵离的夜班志愿者往往彻夜不眠。可见,充足的体力是完成如此繁重工作的前提。同时还需要高水平的智力,这包括外语的听说能力,对北京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掌握程度,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统领体力和智力的是德力,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人热诚、助人为乐、善于换位思考,才“舍得”把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贡献出去。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个人而言,参加这种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检验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的绝佳机会,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它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利用在学校中学到的本领来为社会作贡献,在志愿服务中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才能不断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志愿服务有助于青年道德人格的塑造。它通过各种服务和奉献赋予志愿者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受工作的价值。

志愿服务有助于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国际性的会议中,更能体现志愿者的“爱国”与“友善”。这对青年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青年的品行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青年的品行足以引领整个社会的风气,青年的品行更代表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广大青年人应该像这次峰会的志愿者一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多做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赵庆杰)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