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主体力量
现代治理的核心是依法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现代化转型,无论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变迁。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法治。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把握,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领导干部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法治思维状况决定着法治中国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果。只有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能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现代治理的主体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不论是党的领导、立法质量的提高、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责任的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实践中,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是实现依法治理的前提。并且领导干部还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达到以上率下的效果。但在实践中,尽管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部分领导干部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不严格依法办事、以权压法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体系”,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特别要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权力控制。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全社会法治信仰不断加深,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不再有任何空间。法治素养,成为每一位党政干部“基本的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通过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以管住“思想”来管住“双手”;通过发挥“头雁效应”,以抓住“关键少数”来管好“绝大多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定能持续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执笔:钱琳)
-
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详细] -
治理之道:深刻理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详细] -
法学专家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心得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命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