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理论的“三个内在统一”
中国改革开放彰显出三个特色:一是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统一;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内在统一。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逻辑发展的“三个内在统一”,是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遵循发展规律,在新的实践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伟大转折。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的发展为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性素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了强大的动力,回顾理论的每一步发展,都可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它的痕迹。例如,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践的基础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并不改变具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但经营权交给农户以后却能极大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解放的集体土地“两权分离”理论成为对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创新和突破,引领着中国的所有制改革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实践和时代在发展,理论也必须不断进步。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进入到以“三权分置”制度为标志的深化土地产权制度,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邓小平在实践基础上首先提出和创立的,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增添了重要的新内容。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使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遵循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统一逻辑,最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如此往复不断循环,这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永无止境,理论认识也没有终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统一
改革开放理论发展的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色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具体的,都是和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基本原理,我们说的都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具体化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国别之分,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是有国家差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能解释中国发展的状况、指导中国的实践,并不能完全指导其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中国坚定走自己的道路,没有想取代别国的道路和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融入时代化要素,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同一问题的两面,是不能割裂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时代是产生新思想的母体,要使思想、理论适应时代变化,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时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化是在时代化视阈下的中国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时代化发展也包含了中国发展的时代化。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化、时代化也是融为一体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世界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内含着中国的发展。我们以时代化的视野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以中国的发展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内在统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但又具有中国特色,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不教条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而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理论创新。
创新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继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坚持,是我们不忘初心的根本,但这个坚持不是教条式的坚持。没有创新的继承不具有持久性,是没有生命力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马克思主义离开了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元素,就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征。创新就是把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创新说得容易但做到很难,创新关键是观念的创新。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继承和创新贯穿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改革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相衔接、目标相一致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本理论完整地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化、时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正内涵,没有这一点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们仔细研究和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以清晰地显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有了很大的不同,也许有人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也许今天我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矛盾,以及诸多的不完善和不满意,但是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验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一点上必须凝聚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磅礴的行动力。让僵化的观点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面前站不住脚,僵化的观点再也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这也是党中央一再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大家手笔: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详细]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详细] -
新知新觉: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详细] -
林建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清醒,坚毅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