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客流看经济结构深层变化
春运不仅规模不断增长,而且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化。从春运结构性变化看,需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与体制的调整,依托新技术、新业态等,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实现城乡一体化重大突破,形成我国重要的新优势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春运可以作为观察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过去10余年,春运不仅规模不断增长,而且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化,提出了我国经济生活领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回顾过去几年的春运,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第一,春运运力结构在逐步调整。据有关部门预测,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6%。但是,不同运力的升降有异。其中,道路有可能下降0.8%,铁路将增长8.3%,民航增速有望达到12%。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春运客流将通过铁路和民航形式发送,道路运输占比呈现逐步下降态势。客观地看,除了全国铁路与民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一原因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承担民航出行费用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前景看,我国民航发展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春运的客流方向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春运,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年前返乡过年、年后回城务工。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向客流”,年前从乡到城、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客流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19年十大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预测也表明,传统高峰反方向客流近几年每年增长9%左右。这反映了传统客流结构开始出现优化。
第三,春运客流目的地发生结构性变化。春运期间出门旅游的游客占比在提升,单纯返乡过年的旅客占比在下降。有数据表明,2019年春节长假预计将有超过4亿人次出游,其中绝大部分是境内游。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第四,春运的技术结构在升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春运中。比如,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已经在春运中得到广泛应用,广深铁路甚至可以直接刷支付宝进站;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技术用于预测景区的相关情况,有助于减少游客的盲目性。这个趋势反映出新技术的巨大应用空间,而且这些技术还将不断升级,为有效提升春运效率作出重要贡献。
以上几方面反映的是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消费结构、供给结构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应当说,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这个趋势,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尽快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是当前经济生活的重大课题。
仍以春运为例。目前回乡过年、回城务工的传统春运模式仍然占主流,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农民工在城市扎根,成为重大任务。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此还相差10余个百分点。如果我国2.88亿农民工能够有效地融入城镇,还会带动春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旅游度假等春运游客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从春运结构性变化看,需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与体制的调整,依托新技术、新业态等,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实现城乡一体化重大突破,形成我国重要的新优势。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
春运,抵达终点更要抵达人心
2018年春运开启,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短期迁徙”又一次拉开了帷幕。[详细] -
回望春运四十年,改革列车再向前
40年来,春运已经成为流动中国的最好刻画,也成为了做好民生工程的检验场。人们对春运的观感,累积着改革的获得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