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祝年】大年初一话拜年,延续千年历久弥新
春节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这项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是农历大年初一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序长幼拜尊属戚族,近者往来相贺”,谓之“拜年”。古时拜年,一般是晚辈对自家长辈行下跪、磕头或鞠躬拜年,然后到本村长辈、亲戚、邻居家拜年。路上,拜年人见面,都拱手互致问候,讲“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吉祥话。
正月初一黎明,全家老幼早起,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鸣放长鞭炮,争先“开财门”。然后开门选择“大利”方向,走出百步迎“喜神”,谓之“出行”。迎喜神后,阖家欢聚开餐。早饭后,便开始依照传统方式拜年,只是现在不用磕头跪拜,作揖即可。
现在使用智能手机,逐渐被互联网时代赋予了网络拜年新的形式,有各样的拜年图片、拜年表情包、拜年电子红包等。有的表情包点开后,还是动画的,配有爆竹声和音乐声,就像一部微电影。2019年春节还没到,网络上就出现了拜年表情包及拜年语言,如:旺犬送财已归去,金猪带福也来临;新年新景新气象,除旧布新又一春等等。这些拜年短信,虽然缺少自己的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想,但它充满了爱意与祝福,这也是广大网民乐意接受并且乐意转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随着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因为日常生活的物质富足,所以儿时望眼欲穿盼着过年吃“大餐”的愿望已成历史,只要你的肠胃受得了,几乎可以天天吃“年夜饭”;因为网络、科技、媒体、演艺的发达,人们可以一年365天随心所欲地享受各类文化娱乐大餐,哪里非得眼巴巴等着一年仅一次春晚的到来;因为通讯、交通的飞速发展,“家书抵万金”早已成为历史,现在还有谁写信,只要你愿意,可以兴之所至到任何你想到的地方,亲人要见面也是很容易的,即使不见面还可以通过视频聊天。
“繁忙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大年夜饭,一起守岁,享受的是天伦之乐、糊口之美。”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拉家常般谈到“大年夜饭”“守岁”, 并进一步指出“在家尽孝、为国效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对长辈的祝福,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弘扬;对亲友的感谢,是知恩图报道德文化的推崇;对邻居的问候,是华夏文明礼仪文化的传承……拜年从一个方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又不乏真情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
虽然大家感觉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春节仍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春运仍然是“人类也无法阻挡”的,有的人穿越半个中国不过是为了跟家人吃一顿晚餐;虽然新衣服随时能取下衣架,但过年时的焕然一新还是有别样的意味。这个节日,凝结着亲情和乡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与性质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和祈祷。传统的年味在渐渐远去,但变的是其外在形式,不变的是其内在本质。无论是全球化、信息化还是现代化,我们都不能丢掉传统文化之魂。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
网络祝年|致敬!新春节日中的坚守者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承载着期盼、承载着团圆、承载着天伦如约而至。举国欢庆、阖家团圆之时,仍然有无数个身影与工作同行,与岗位为伴。[详细] -
【网络祝年】中国年,就要过出中国味道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球华人华侨都会采取各种方式庆祝春节,所以春节又被称作中国年。无论何种方式,其内涵都是弘扬传统“年”文化,展现民俗风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