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就是文化味儿
过年中的一切言行,充满文化因素的仪式感,也正是有了赓续绵延的文化,春节才穿越几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始终没有褪色
己亥猪,又一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欣然抑或淡然,人们都盼着过年,盼的是那让人眷恋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种什么味儿?年味儿是琳琅满目的一屋子年货,还是家人团聚时的一顿饺子;是“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的畅谈夜话,还是走亲访友、你来我往的相互惦念;是倒贴的“福”字、红彤彤的对联,还是舞龙舞狮的喜庆热闹……年味儿,就是文化味儿,过年中的一切言行,充满文化因素的仪式感,也正是有了赓续绵延的文化,春节才穿越几千年风雨走到今天,始终没有褪色。
有人感慨年味儿变淡了。其实,“年”还是那个“年”,变的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传统亲情、民族精神、美好期盼的文化内涵。过去的除夕夜是“在家守岁”,现在“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旅行过年也是团圆;过去的拜年是磕头作揖,现在微信视频表达新春祝福的“指尖拜年”更为普遍;过去的压岁钱是捧在手上,现在争抢拼手气红包、口令红包、摇一摇红包、集五福红包等电子红包不亦乐乎;过去的年夜饭是妈妈在厨房从早忙到晚,现在网络订餐吃出的依然是幸福滋味。
有人怀念小时候年味儿的浓郁。其实,记忆总是倾向于强化美好,童年真实的年味儿未必真的如记忆中那样光鲜亮丽,只是特定环境在生命中的印刻。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家过年时才能吃得丰盛一点,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会做一身新衣裳,这样的年自然显得隆重。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好饭穿新衣是再平常不过的需求,不必和“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挂钩。其实,并不是小时候的年味儿更浓,而是我们现在把每一天都过成了年。
物质从来不是“年”的重点,“年”更是一个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物质期待得以实现后的满足感过于深刻,让人们忽视了一副小小的春联、一场过年的大戏带来的幸福。如今,对年味儿的认识再度苏醒,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人走进影院、剧场、博物馆,以更具文化含量的方式浓郁着“年味儿”。电影行业年年火爆的“春节档”“博物馆里过大年”从响亮口号成为业界常态的大转变,都是集中的体现。
也因为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如果仍然觉得年味儿不够浓,可能是文化产品供给还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缺少能打动人心的契合年文化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相向而行,充分挖掘“年”的文化元素,用时代创新激活传统的文化基因,使符合当下审美的文化产品赢得人们广泛认同;也需要从生活美学的概念提取年节文化元素,重新设计并注入情感内涵,使带有温度的创意产品传递出文化认同。
“年”还在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叹时光在行走,但传统中国年总能给予最温暖人心的触动;我们会怀念淡掉的传统年味儿,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表达。若干年后,今天的新年俗或许也会成为这一代年轻人记忆中的年味儿、带着浓浓文化味儿的年味儿。
-
心有山河万顷 眼有春光无限
当这副尘俗又古老的对联,再次贴上中国老家的大门——2019年的春节,便和四海八荒“回家过年”的声音一起热辣辣喧腾起来。无惧山高水远,不怕路阻且长,纵使身在远方,一样梦回故乡。[详细] -
【网络祝年】做好四件事 让年味更浓郁
在中国多个传统节日中,没有哪个能比得上过年的分量。不过,现在的过年已经不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吃几顿好的、买几件新衣服了,有人说现在的年过得越来越像是走过场,越来没了“年味”,越来越像是一个延长版的周末。[详细] -
视点 | 这才是幸福家庭过年的模样(一)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你最想和家里人说些什么话?你过年想为妈妈做件什么事?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愿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