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发布时间:2019-02-15 11:13:00 中国理论网

  【编者按】作为共同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不仅把他乡与故乡牵连在一起,把相聚团圆与美好祝福连接在一起,把爱国爱家与敬业向善贯穿在一起。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崇德向善、爱岗敬业、孝老敬亲的社会主义文明风尚,中国理论网推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书摘文章,以飨读者。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自觉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性质与方向。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体层面。这三个层面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有机融合,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愿景追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规定着当代中国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文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文化,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文化。同时,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同样,我们所要推动的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不是其他什么性质的文化。因此,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性质与方向,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如果个人没有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容易导致价值迷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因此,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价值准则,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遵循。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源泉和价值来源,通过汲取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价值、共同的理想精神,铸就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博采众长、批判、创新的基础上,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吸纳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真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发展潮流的价值理念,构成了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因此,立足改革开放的大背景,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进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此来整合民众价值观,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