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钟哲 发布时间:2019-02-18 15:24:0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确方向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其指导作用,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具体到历史研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的根本哲学基础。它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彻底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彻底否定、颠覆了唯心史观对人类思想的束缚,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道路和前景。它所揭示和蕴含的科学规律,是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张红军表示,就中国的文学与文艺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是百年来的主流。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百年来的文学与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新文学”与“新文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实际上是对百年来形成的重要理论传统的坚持,体现的是一种理论自信。

  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看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在新闻工作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和舆论引导有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探索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表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才有“定海神针”,也才能从根本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力量,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产生内在的影响。宋月红表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历史研究不仅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深刻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从研究理论与方法来说,我国历史研究以史实为基础,以史论为内涵,以史观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发展。我国的历史研究既深刻揭示了中国的过去、现实与未来,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张红军看来,在理论领域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长期以来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成为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自觉理论诉求。近年来,文艺理论学界以“强制阐释”这一概念为突破口,对西方文论展开富有学理性的批判。构建中国当代阐释学——“公共阐释论”的努力,展现出中国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者十分明确的主体意识,反映出国内人文学术研究领域新的理论姿态。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总是存在着一些噪音杂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质疑和责难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一类是蓄意宣扬和兜售各种“改革药方”,试图诱...[详细]
  • 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再是一般地谈论世界历史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而是依据大量事实和材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世界历史和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做了具体深入的阐述。[详细]
  • 新时代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新境遇新路径

    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原则,反映了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它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形成了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