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
【名家看两会】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社科工作的高度重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我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并且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意义。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激发活力。
近年来“国学热”的出现,反映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日益重视。但重视国学,不等于单纯地读经典,而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将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学习国学后问我:“如何学以致用?”我的回答是,我们不仅要读书,更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本质性的内核与精神,并用实践行动树立健康的风气。
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担当与责任。这就强调了“人”在社会风气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重视父母、师长对后代的影响,只有父母做到孝敬长者,孩子耳濡目染,方能传承美德。学生不仅要学习学问,更要将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我们还当敢为人先,坚持原则,在纷繁洪流中坚守自己的情操。
艺术教育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中国文化强调“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琴棋书画可以怡情养性,借由艺术上通下达,实现对日常琐事的超越,并最终实现自我精神的提升,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心境。譬如,当观者欣赏一幅画作时,从画面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传达的立身之境。古代还讲“字如其人”,我们要多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去心领神会,避免死记硬背那些道理。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只有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民族的特色。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护、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年的两会上,希望代表委员们多多在这方面贡献有价值的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广泛的弘扬。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讲清楚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年底中共中央颁布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面向少数民族人士举办专题研讨班”“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培训,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详细] -
人民要论:以品牌建设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制造强国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建设制造强国与品牌强国指明了方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