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永贵 发布时间:2019-04-17 16:57: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世界经济是国家间相互依存、分工协作的共同体。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以及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用最伟大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正确选择。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战也十分严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努力构建层次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坚持对外开放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融入世界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18年,18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均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这表现在: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68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6230.40亿美元,增长了约9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2001年的388.21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49.70亿美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万多家;2018年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85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7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974亿元人民币。伴随着以人民币在2016年10月正式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的SDR(特别提款权)为标志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快速发展,外资也更加积极地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推动本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全球的企业和人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及物美价优的商品。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7年底,共有25600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3.9万家境外分支机构,其中雇用外方员工171万人,占员工总数的50.4%;2017年中国企业向境外投资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税金总额达376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积极引领地区性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的13%;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721份,合同金额达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8%,同比增长4.4%。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已经同120多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朋友圈”仍在不断扩大。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其核心要义是世界各国一道,互联互通,携手前进,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带动新的产业革命,并给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也要看到,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相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国际经济秩序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和重新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需求不足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开始抬头,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也在加剧。我国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对外开放姿态参与到全球经济重构中去,在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企业出口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本国和世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对外开放的格局必将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更加强调开放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近十年来,通过科技赋能,企业跨文化、跨地区的沟通成本正在大幅度降低,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也更为高效,中国企业面临着走向国际舞台、深度参与全球经济的大好机遇。作为经济发展核心主体的中国企业,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力军。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市场主体已增至11020万户。其中,不少企业成功“出海”,深度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寻求成长,积极推进境外业务和参与国际竞争,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意愿和能力,“走出去”的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成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通过海外投资,无数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资源在全球高效配置的同时,也充分运用了全球的创新资源和智力资源,促进了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比如,在形成国际化视野的同时,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团队,完善了国际化的风险管控体系等。作为对外开放“走出去”的主体,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自主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多维合作与发展,在创新优化对外投资和自身发展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和联动发展。

  “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并重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主旋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益处。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既要把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愿意与中国共享发展果实的外商“请进来”,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各国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一方面,继续完善和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和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优化市场竞争,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培育中高端消费的新增长点。近年来,我国通过新设立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大金融等服务产业开放、大幅压缩负面清单等举措,有序地拓宽了市场准入范围,扩大了开放领域,提高了引进效率。实际上,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在2018年上升至第46位,较2017年提升32位;2018年来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6万家,比上一年增长近70%。近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这是中国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网,从国家层面建立高水平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推进各层次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化渠道和透明、公正的国际化条件,支持更多中国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我国一直积极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协调分工,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组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网,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美经贸磋商,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以促进贸易、投资更加自由、高效与便利。我国在相继实施了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沿边开放、沿江开放等区域性开放政策的同时,也积极尝试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支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通过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举措,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探索对外开放新范式。

  此外,注重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对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要取决于人才的水平,为此,需要培养一批了解国际合作约定、国际商贸规则、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国际化人才。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推动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数字化发展。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