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评论员观察: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陈 凌 发布时间:2019-05-16 08:53: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揭示文明交流互鉴在互联互通中的重要意义,郑重宣示了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相互往来、密切群体交流的“中国倡议”,提出了中国在加强人文交流方面将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深刻的洞察、务实的倡议、积极的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情怀,展现了大党大国宽广的世界视野,引发国际社会共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好地看清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翻开历史卷轴,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通道,古丝绸之路不仅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辉煌传奇,更记录了东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学互鉴的动人篇章。千百年来,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座“三彩骆驼载乐俑”,以驼代步的舞乐者身着汉族衣冠,使用西域传入的乐器,正在表演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这一文物珍品,不仅让人见识了唐三彩的瑰丽,更生动地印证着一个道理: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近6年来,从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到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从举办各类音乐节、电影节、图书展,到互派文化交流团、开展联合考古、深化旅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在人文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政党、青年、社会组织、智库、妇女、地方交流等协同并进,初步形成了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也正因此,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日瓦丁·约万诺维奇不无感慨地评价道,“一带一路”不仅是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更是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的康庄大道。

  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与心才能贴得更近。不同文化、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互学互鉴,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和隔阂,更能拉近不同国家的人民“心的距离”,增进互信互谅,凝聚发展共识。中国书法家的现场交流,激发荷兰海牙民众的参与热情,让当地旅游局局长感叹“‘一带一路’让我们彼此更加亲近”;中国的“文物医生”长年在柬埔寨保护和修复吴哥古迹,让游客感念“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不断兴起的“汉语热”,让更多人以语言为桥,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的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交往合作,既让“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明交流互鉴,伴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传承千年而不息,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信念绵延万里而不绝,“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一条文明之路,我们也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