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遵循“三个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坚持”,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着力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任何国家的经济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
坚持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决定发展道路、发展质量和发展结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穿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之中。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国内环境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实践中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再生产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协调好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调绿色发展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开放发展就是要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应着力建设相应的产业体系和就业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把“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切实找准着力点。
其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能。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以多样化、高质量的供给满足人民的需要,通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二,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保证经济体系的顺畅运转。空间布局影响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部门间、区域间协调,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加强区域优势互补。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其三,切实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水平是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征,能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关重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本领
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详细] -
有信心有决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