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 汲取精神力量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初心”是最初的本心,体现本质属性、价值追求;“使命”是肩负的责任,体现历史担当、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风貌等的高度概括,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可以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行力量。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爱国主义精神孕育伟大政党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对当时进步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虽已博览群书,但思想信仰仍未确定,他曾经说当时自己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
在两位思想导师的帮助下,毛泽东很快成为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投身于爱国事业中。一位是创办了《新青年》的陈独秀,他有一篇文章,名为《敬告青年》,对当时青年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另一位是李大钊。他十分器重这位富有见解的年轻人,常常给予毛泽东思想上的指引。毛泽东曾怀着深厚的感情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在他的帮助下,我才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召开,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又从这里出征。
从井冈山到遵义会议: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
尽管当时的斗争环境异常艰苦,毛泽东还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毛泽东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思想,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从延安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936年6月21日,迁往保安县城。1937年1月10日又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幕。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办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
红色家书映照初心使命
品读红色家书,穿越时空隧道,与先烈们展开心灵对话,深深感受到红色家书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上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详细] -
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
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坚决反对数典忘祖、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详细] -
红色影片进课堂让思政课燃起来
创新“红色教育”模式,可考虑积极开展“红色影片进课堂”活动,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详细]